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水工勘测论文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地应力测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国内外地应力测量的研究历程第10-12页
        1.2.2 地应力测量方法分类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21页
    2.1 概述第15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5-18页
        2.2.1 地形地貌第15页
        2.2.2 地层岩性第15-17页
        2.2.3 水文地质第17页
        2.2.4 地应力及岩爆第17-18页
        2.2.5 岩体的风化、卸荷特征第18页
    2.3 测试区域具体情况第18-21页
        2.3.1 测试区域地质构造第18-19页
        2.3.2 测试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第19-21页
3 地应力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第21-31页
    3.1 地应力基本概念第21页
    3.2 地应力主要影响因素第21-24页
        3.2.1 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第22页
        3.2.2 地形地貌对地应力的影响第22-23页
        3.2.3 岩石力学性质对地应力的影响第23-24页
        3.2.4 水对地应力的影响第24页
        3.2.5 温度对地应力的影响第24页
    3.3 地应力分布规律第24-28页
        3.3.1 地应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应力场第25页
        3.3.2 实测铅垂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第25-26页
        3.3.3 侧压系数分布范围第26-27页
        3.3.4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比值(侧压系数 λ)与深度的关系第27-28页
        3.3.5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第28页
    3.4 我国地应力场的区域划分第28-29页
    3.5 陕西省及邻区地应力场特征第29-31页
4 秦岭隧洞(黄三段)地应力测试方法第31-49页
    4.1 测试方法选择依据第31-32页
    4.2 孔径变形法第32-42页
        4.2.1 测试原理第32-34页
        4.2.2 主要设备第34-35页
        4.2.3 测试方法第35-36页
        4.2.4 地应力测试深度的影响因素第36-42页
    4.3 水压致裂法第42-49页
        4.3.1 测试原理第42-46页
        4.3.2 主要设备第46页
        4.3.3 测试方法第46-49页
5 秦岭隧洞(黄三段)地应力测试第49-69页
    5.1 孔径变形法地应力测试第49-60页
        5.1.1 测试段位置及钻孔布置第49-50页
        5.1.2 测试段节理裂隙统计第50-51页
        5.1.3 测试段岩芯描述第51-57页
        5.1.4 测试成果分析第57-60页
    5.2 HZK06、HZK09测试段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第60-69页
        5.2.1 参数确定第60-61页
        5.2.2 HZK06测试结果第61-64页
        5.2.3 HZK09测试结果第64-66页
        5.2.4 结果分析第66-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9-70页
    6.2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6-77页
    1 个人简介第76页
    2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师群体课程审议研究
下一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