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诗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柳宗元诗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柳宗元诗歌风格尤其是其山水诗风格研究 | 第8页 |
2、柳宗元诗歌中的贬谪心态研究 | 第8-9页 |
3、柳宗元诗歌的接受研究 | 第9页 |
4、比较研究 | 第9-11页 |
第一章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柳宗元生平简介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柳宗元骚怨诗歌探究 | 第15-44页 |
第一节 骚怨文学的历史渊源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柳宗元骚怨诗歌的创作心理 | 第18-25页 |
一、以“辅时及物”为志 | 第18-19页 |
二、被贬后的心态变化 | 第19-22页 |
三、“得江山之助” | 第22-24页 |
四、效法楚骚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骚怨精神在柳诗中的体现 | 第25-44页 |
一、直接抒写 | 第25-30页 |
二、含蓄蕴藉 | 第30-34页 |
三、寓言讽刺 | 第34-38页 |
四、咏史抒怀 | 第38-40页 |
五、比兴寄托 | 第40-44页 |
第三章 柳宗元诗歌与刘长卿诗歌的比较 | 第44-56页 |
第一节 相同的结构模式:随物兴感 | 第44-50页 |
一、随物兴感的结构 | 第44-48页 |
二、随物兴感结构产生的原因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不同之处:劲峭与清冷 | 第50-56页 |
一、抒发情感的不同:孤独愤懑与孤独惆怅 | 第50-52页 |
二、诗歌意象的不同:写实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 | 第52-56页 |
结语 柳宗元诗歌的地位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