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2 见义勇为行为概述 | 第14-24页 |
2.1 见义勇为的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地方行政法规对见义勇为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2 见义勇为的学理上概念 | 第15-16页 |
2.2 本文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 | 第16-19页 |
2.3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19-24页 |
3 见义勇为行为民法保护的域外法比较 | 第24-28页 |
3.1 英美法系国家的有关规定 | 第24-25页 |
3.1.1 英国法 | 第24页 |
3.1.2 美国法 | 第24-25页 |
3.2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5-26页 |
3.2.1 德国法 | 第25-26页 |
3.2.2 法国法 | 第26页 |
3.3 两大法系调整模式比较 | 第26-28页 |
4 我国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的民法保护 | 第28-41页 |
4.1 《民法总则》前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保护 | 第28-32页 |
4.1.1 《民法通则》之规定 | 第28-29页 |
4.1.2 《民通意见》和《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 第29-30页 |
4.1.3 《侵权责任法》第23条 | 第30-31页 |
4.1.4 《民法通则》第93条 | 第31-32页 |
4.2 《民法总则》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的保护 | 第32-35页 |
4.2.1 《民法总则》第183条 | 第32-33页 |
4.2.2 《民法总则》第184条 | 第33-35页 |
4.3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护的完善 | 第35-41页 |
4.3.1 无因管理请求权 | 第35-36页 |
4.3.2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6-37页 |
4.3.3 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的竞合 | 第37-39页 |
4.3.4 我国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完善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