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煤(岩石)与瓦斯突出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下保护层上覆煤岩变形损伤及其预裂增透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含瓦斯煤力学特征研究第13-14页
        1.2.2 含瓦斯煤渗透特性研究第14-17页
        1.2.3 煤岩裂隙扩展机理研究第17-18页
        1.2.4 保护层开采范围及辅助增透技术研究第18-21页
        1.2.5 研究进展评述第21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1-2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2 突出煤物理力学特征研究第25-43页
    2.1 突出煤微细观结构特征第25-36页
        2.1.1 成分分析第25-27页
        2.1.2 表观形貌特征第27-29页
        2.1.3 孔隙特征第29-36页
    2.2 单轴压缩条件下突出煤声发射特征研究第36-42页
        2.2.1 试验过程第36-37页
        2.2.2 声发射演化特征分析第37-39页
        2.2.3 基于声发射的损伤演化模型第39-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突出煤三维固-气耦合力学特征研究第43-63页
    3.1 固-气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有效应力原理第43-45页
    3.2 含瓦斯突出煤力学特性试验准备第45-50页
        3.2.1 试样制作第45-48页
        3.2.2 试验设备第48页
        3.2.3 试验方案第48-49页
        3.2.4 试验过程第49-50页
    3.3 不同影响因素下含瓦斯突出煤力学特征分析第50-56页
        3.3.1 不同围压条件下突出煤力学特征分析第50-52页
        3.3.2 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突出煤力学特征分析第52-54页
        3.3.3 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突出煤力学特征分析第54-56页
    3.4 含瓦斯突出煤塑性硬化特征研究第56-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采动应力场下突出煤能量演化及渗透特征研究第63-81页
    4.1 试验方案第63-64页
    4.2 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突出煤力学特征分析第64-72页
        4.2.1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第64-68页
        4.2.2 卸荷段突出煤的变形特征第68-70页
        4.2.3 恒压段突出煤的流变特征第70-72页
    4.3 分阶段卸荷过程中能量变化特征分析第72-75页
    4.4 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突出煤渗透特征分析第75-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采动应力场下砂岩变形及损伤特征研究第81-107页
    5.1 三轴应力状态下砂岩变形特征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第81-91页
        5.1.1 不同围压条件下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准备第81-82页
        5.1.2 砂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第82-87页
        5.1.3 基于Weibull分布的砂岩全应力应变过程损伤软化模型第87-91页
    5.2 多步剪切条件下砂岩力学特征分析第91-106页
        5.2.1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砂岩多步剪切试验方法第91-94页
        5.2.2 试验结果分析第94-106页
    5.3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层状岩石预制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第107-133页
    6.1 采场上覆岩层裂隙分类第107-109页
    6.2 预制裂纹起裂与扩展的断裂力学分析第109-114页
        6.2.1 裂纹起裂准则第109-112页
        6.2.2 岩石裂纹扩展角的断裂力学分析第112-114页
    6.3 层状岩石预制裂纹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第114-131页
        6.3.1 RFPA软件简介第114页
        6.3.2 数值模拟方案第114-116页
        6.3.3 各因素对预制裂纹穿层扩展规律分析第116-131页
    6.4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7 上覆岩层预裂区参数对被保护煤层卸荷增透效果数值模拟第133-161页
    7.1 下保护层开采上覆岩层水力预裂技术原理第133-135页
    7.2 计算模型的地质概况第135-137页
    7.3 模型建立第137-139页
    7.4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及被保护层卸荷增透效果评价方法第139-141页
        7.4.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第139-141页
        7.4.2 被保护层卸荷增透效果评价方法第141页
    7.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41-160页
        7.5.1 上覆岩层有无预裂区的卸荷增透效果分析第141-151页
        7.5.2 预裂区宽度对被保护煤层的卸荷增透效果影响第151-154页
        7.5.3 预裂区高度对被保护煤层的卸荷增透效果影响第154-157页
        7.5.4 预裂区间距对被保护煤层的卸荷增透效果影响第157-160页
    7.6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61-163页
    8.1 主要结论第161-162页
    8.2 创新点第162页
    8.3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7页
附录第177-178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77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的专利第177-178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78页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RRSV Nsp1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长白山绘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