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编码路径保护的P2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 2 整体架构设计 | 第13-18页 |
| 2.1 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 第13-14页 |
| 2.2 末梢终端数据采集部分 | 第14-16页 |
| 2.3 服务器部分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 第16-17页 |
| 2.3.1 服务器部分 | 第16页 |
| 2.3.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16-1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末梢采集终端与图像信息编码技术 | 第18-29页 |
| 3.1 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 第19页 |
| 3.2 基于ARM9的GT2440开发板 | 第19-20页 |
| 3.3 嵌入式模块结构集成 | 第20-25页 |
| 3.3.1 视频采集模块 | 第22-23页 |
| 3.3.2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模块 | 第23-24页 |
| 3.3.3 网络传输模块 | 第24-25页 |
| 3.4 图像信息编码技术的选择与改进 | 第25-28页 |
| 3.4.1 常用图像编码技术 | 第25页 |
| 3.4.2 选择并改进编码技术 | 第25-2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构建网络传输协议与网络平台 | 第29-45页 |
| 4.1 选择网络传输协议 | 第29-32页 |
| 4.2 系统网络架构的改进 | 第32-35页 |
| 4.2.1 常见的网络监控的网络结构 | 第32-34页 |
| 4.2.2 集中协调式P2P网络结构的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 4.3 服务器程序与前端展示 | 第35-41页 |
| 4.3.1 服务器程序开发 | 第35-38页 |
| 4.3.2 数据库设计 | 第38页 |
| 4.3.3 前端开发 | 第38-41页 |
| 4.4 基于UDP协议的Socket传输 | 第41-44页 |
| 4.4.1 MJEPG流式图像发送 | 第42-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基于网络编码路径保护算法 | 第45-51页 |
| 5.1 编码路径保护算法介绍 | 第45-49页 |
| 5.2 算法的具体代码函数 | 第49页 |
| 5.3 仿真结果与说明 | 第49-5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项目实施流程与实验 | 第51-55页 |
| 6.1 末梢终端的启动流程 | 第52页 |
| 6.2 连接末梢终端与服务中心 | 第52-53页 |
| 6.3 实验与分析 | 第53-55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