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跨集群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6页 |
1.1.1 容器云平台 | 第13-14页 |
1.1.2 多集群管理现状 | 第14-16页 |
1.2 Kubernetes跨集群管理现状 | 第16-17页 |
1.3 工作基础 | 第17-18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8-19页 |
1.5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20-29页 |
2.1 Kubernetes及相关技术概述 | 第20-25页 |
2.1.1 Kubernetes控制节点介绍 | 第20-21页 |
2.1.2 Kubernetes工作节点介绍 | 第21-22页 |
2.1.3 Kubernetes的主要概念 | 第22-23页 |
2.1.4 Kubernetes服务发现技术 | 第23-25页 |
2.2 SkyDNS技术概述 | 第25-27页 |
2.2.1 SkyDNS简介 | 第25-26页 |
2.2.2 SkyDNS服务发现机制 | 第26-27页 |
2.3 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简介 | 第27-28页 |
2.3.1 ZooKeeper | 第27页 |
2.3.2 Etcd | 第27-28页 |
2.3.3 对比功能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跨集群管理框架设计 | 第29-36页 |
3.1 跨集群管理系统架构 | 第29-31页 |
3.2 跨集群服务 | 第31-32页 |
3.2.1 跨集群服务概念设计 | 第31-32页 |
3.2.2 服务及服务碎片的状态设计 | 第32页 |
3.3 服务相关信息存储设计 | 第32-34页 |
3.4 系统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跨集群服务管理 | 第36-44页 |
4.1 跨集群服务管理的设计 | 第36-37页 |
4.2 跨集群服务管理的实现 | 第37-43页 |
4.2.1 服务管理的实现 | 第37-41页 |
4.2.2 集群管理的实现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跨集群服务调度 | 第44-55页 |
5.1 跨集群调度需解决问题 | 第44页 |
5.2 基于权重的调度策略设计 | 第44-49页 |
5.3 跨集群服务调度的实现 | 第49-54页 |
5.3.1 调度队列的实现 | 第50页 |
5.3.2 Watcher的实现 | 第50-51页 |
5.3.3 Api的实现 | 第51-52页 |
5.3.4 Schedule的实现 | 第52-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跨集群服务发现 | 第55-68页 |
6.1 通用服务发现模式 | 第55-57页 |
6.2 基于域名的跨集群服务发现架构 | 第57-59页 |
6.3 实时域名插件的设计及实现 | 第59-63页 |
6.3.1 实时域名插件的设计 | 第59-60页 |
6.3.2 实时域名插件的实现 | 第60-63页 |
6.4 负载均衡器的设计及实现 | 第63-67页 |
6.4.1 负载均衡器的设计 | 第63-64页 |
6.4.2 负载均衡器的实现 | 第64-6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服务一致性管理 | 第68-75页 |
7.1 服务一致性的设计 | 第68-69页 |
7.2 服务一致性管理的实现 | 第69-74页 |
7.2.1 服务碎片管理的实现 | 第69-73页 |
7.2.2 集群状态管理的实现 | 第73-7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8章 功能性试验及分析 | 第75-82页 |
8.1 背景 | 第75-77页 |
8.1.1 试验环境 | 第75-76页 |
8.1.2 应用部署 | 第76-77页 |
8.2 跨集群服务发现的功能性试验及分析 | 第77-79页 |
8.2.1 同一集群 | 第77-78页 |
8.2.2 不同集群 | 第78页 |
8.2.3 外部访问 | 第78-79页 |
8.3 服务调度与部署的功能性试验及分析 | 第79-80页 |
8.3.1 指定Pod个数 | 第79页 |
8.3.2 指定集群权重 | 第79-80页 |
8.4 服务自动迁移的功能性试验及分析 | 第80页 |
8.4.1 集群删除 | 第80页 |
8.4.2 集群出错 | 第80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9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9.1 工作总结 | 第82页 |
9.2 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