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工业建筑论文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第13-15页
        1.1.1 文化历史背景第13-14页
        1.1.2 经济背景第14页
        1.1.3 政策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第15-17页
        1.2.1 历史意义第15页
        1.2.2 经济意义第15-16页
        1.2.3 生态意义第16页
        1.2.4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 国内现状第17-22页
        1.3.1 国内理论研究第17-18页
        1.3.2 国内实践研究第18-20页
        1.3.3 国外理论研究第20-21页
        1.3.4 国外实践研究第21-22页
    1.4 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以及框架第22-25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22-23页
        1.4.2 拟解决的问题第23-24页
        1.4.3 结构框架第24-25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25-26页
第2章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第26-37页
    2.1 后现代主义相关概述第26-29页
        2.1.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第26页
        2.1.2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第26-27页
        2.1.3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2.2 后现代主义主要风格流派第29-32页
        2.2.1 极简主义风格第29-30页
        2.2.2 解构主义风格第30-31页
        2.2.3 波普风格风格第31页
        2.2.4 生态主义风格第31-32页
    2.3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领域的呈现第32-36页
        2.3.1 建筑设计第32-33页
        2.3.2 景观设计第33页
        2.3.3 规划设计第33-35页
        2.3.4 室内设计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第37-44页
    3.1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第37-39页
        3.1.1 工业建筑和旧工业建筑第37-38页
        3.1.2 旧建筑的保护、复原、修缮、改造第38-39页
        3.1.3 可持续性第39页
    3.2 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第39-41页
        3.2.1 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的相关概念第39-40页
        3.2.2 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第40-41页
    3.3 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的艺术特征第41-42页
        3.3.1 浓郁的历史气息沉淀第41-42页
        3.3.2 丰富的原始建筑室内空间结构第42页
        3.3.3 开阔的建筑视野第42页
    3.4 旧工业改造设计的意义与作用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旧工业建筑室内改造设计方法第44-61页
    4.1 解构空间布局,完善空间功能第44-49页
        4.1.1 解构局部空间结构第45-47页
        4.1.2 解构整体空间结构第47-49页
    4.2 主张新旧融合,强调符号文化第49-52页
        4.2.1 新与旧的融合第49-50页
        4.2.2 形态隐喻与符号文化第50-52页
    4.3 丰富室内色彩,加强材料语言与光照手法第52-60页
        4.3.1 色彩表现手法第52-53页
        4.3.2 材料表现手法第53-54页
        4.3.3 光照表现手法第54-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后现代理论下的毕业设计创作实践第61-69页
    5.1 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况第61-64页
        5.1.1 后现代主义旧工业餐饮空间的整体介绍第61-62页
        5.1.2 空间的功能及流线第62-64页
    5.2 各个空间设计说明第64-69页
        5.2.1 入门大厅第64页
        5.2.2 二人散座区、四人散座区第64-65页
        5.2.3 大厅第65-66页
        5.2.4 包间第66-67页
        5.2.5 水吧台区域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4-75页
附图第7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事件中传媒道德失范的理论审视
下一篇: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涉企负面网络舆情分析及其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