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9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第10页
        2. 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第10-11页
        3. 顺应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需要第11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目的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3页
        1. 协同创新第12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第12-13页
        3. 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第13页
    (四) 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3-18页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第15-16页
        3. 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第16-18页
    (五)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19页
        1. 研究思路第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理论基础第19-22页
    (一) 协同理论第19-22页
        1. 协同理论概述第19-20页
        2. 协同理论与创新第20-22页
三、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历程第22-26页
    (一) 政府“指令”推动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第22页
    (二) 政府“指令”与企业拉动并存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第22-23页
    (三) 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第23-24页
    (四) 高校带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阶段(2012-至今)第24-26页
四、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现状分析第26-38页
    (一) 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现状第26-34页
        1. 全国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的产生和发展第26-28页
        2. 面向行业创新--浙江大学煤炭资源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分析第28-30页
        3. 广西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分析第30-34页
    (二) 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特征第34-36页
        1. 初步形成矩阵管理体制第35页
        2. 成员考核标准新颖第35页
        3. 项目、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第35页
        4.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第35-36页
        5. 实施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第36页
    (三) 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存在问题分析第36-38页
        1. 动力不足、目标不够明确第36页
        2. 中心成员大多兼职、队伍不够稳定第36-37页
        3. 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科学第37-38页
五、国外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之借鉴第38-44页
    (一) 国外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第38-39页
    (二) 个案分析—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第39-41页
        1. 美国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发轫与发展第39-40页
        2. 美国斯坦福大学---“硅谷”的经验分析第40-41页
    (三) 国外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启示第41-44页
        1. 政府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第41-42页
        2. 高校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第42页
        3. 企业的积极配合第42-43页
        4. 中介机构发挥调节作用第43-44页
六、完善我国高校带动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4-48页
    (一) 政府第44-45页
        1. 法律法规的完善第44页
        2. 资金管理的投入第44-45页
    (二) 高校第45-46页
        1. 观念是前提第45页
        2. 人才是根本第45-46页
        3. 学科是基础第46页
        4. 机制是关键第46页
    (三) 企业第46-47页
    (四) 科研院所第47页
    (五) 中介机构第47-48页
七、结论第48-50页
    (一) 研究结论第48页
    (二)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48-50页
        1. 研究创新点第48页
        2. 研究的不足第48-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一第55-56页
附录二第56-58页
附录三第58-61页
读研期间的论文和课题情况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态与生命同在—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灵史
下一篇:A公司管理人员胜任力评价及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