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1.3.1 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3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 发票管理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发票 | 第18页 |
2.1.2 发票管理 | 第18页 |
2.1.3 发票管理制度 | 第18-19页 |
2.2 发票的功能与定位简析 | 第19-20页 |
2.2.1 发票具有的功能 | 第19-20页 |
2.2.2 发票的功能定位简析 | 第20页 |
2.3 发票管理理论依据——权变理论 | 第20-23页 |
2.3.1 权变理论的起源 | 第20-21页 |
2.3.2 权变理论的内容 | 第21页 |
2.3.3 发票管理中的权变理论借鉴 | 第21-23页 |
3 发票管理的历史演变与借鉴 | 第23-28页 |
3.1 发票管理的历史演变 | 第23-26页 |
3.1.1 商户自治阶段 | 第23-24页 |
3.1.2 行业协会、商会自治阶段 | 第24-25页 |
3.1.3 政府辅助监管阶段 | 第25-26页 |
3.1.4 政府全能监管阶段 | 第26页 |
3.2 发票管理的历史借鉴 | 第26-28页 |
4 我国发票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8-34页 |
4.1 1949-1957 年——沿用旧制,注重管理 | 第28-29页 |
4.2 1957-1978 年——曲折发展,坚持管理 | 第29页 |
4.3 1978-1993 年——明确制度,统一管理 | 第29-31页 |
4.4 1994 年至今——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 第31-34页 |
5 我国发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8页 |
5.1 我国发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5.1.1 发票管理重形式轻实质 | 第34页 |
5.1.2 征纳双方发票管理与使用风险大 | 第34-35页 |
5.1.3 对索票行为缺乏制度约束 | 第35-36页 |
5.2 我国发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5.2.1 根本原因——我国发票功能定位偏移 | 第36页 |
5.2.2 直接原因——发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5.2.3 内在原因——交易主体互需利益诱使 | 第37-38页 |
6 完善我国发票管理制度的思路及建议 | 第38-41页 |
6.1 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发票的关系 | 第38-39页 |
6.1.1 转变发票管理理念 | 第38页 |
6.1.2 重新界定发票功能 | 第38-39页 |
6.1.3 明确政府管理范围 | 第39页 |
6.2 完善我国发票管理制度的建议 | 第39-40页 |
6.2.1 解除税务机关管理印制发票的规定 | 第39页 |
6.2.2 市场主体负责对发票的管理与使用 | 第39-40页 |
6.3 构建我国交易监控体系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