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4页 |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1页 |
1.2 地层层序 | 第11-12页 |
1.3 沉积特征 | 第12-13页 |
1.4 层组划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 | 第14-19页 |
2.1 岩石学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2.1.1 岩石成分 | 第14-15页 |
2.1.2 填隙物特性 | 第15-16页 |
2.1.3 岩石结构特征 | 第16页 |
2.2 岩石物性特征 | 第16-18页 |
2.3 储层基本类型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超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与分类 | 第19-35页 |
3.1 超低渗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 | 第19-33页 |
3.1.1 孔隙类型、特征 | 第19-25页 |
3.1.2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 | 第25-33页 |
3.2 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超低渗储层含油性评价 | 第35-59页 |
4.1 扶余油层具有典型致密砂岩油特征 | 第35-36页 |
4.1.1 扶余油层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储层 | 第35页 |
4.1.2 具有“准连续聚集、甜点富集”特征 | 第35页 |
4.1.3 具含油丰度低,且分布极其复杂 | 第35-36页 |
4.2 超低渗储层含油性分级及关键控因分析 | 第36-40页 |
4.2.1 含油级别的划分 | 第36-37页 |
4.2.2 含油性的关键控因 | 第37-40页 |
4.3 超低渗储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 | 第40-43页 |
4.4 超低渗储层含油性分级测井识别与评价 | 第43-50页 |
4.5 可动流体饱和度确定 | 第50-59页 |
4.5.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4.5.2 T_2截止值(T_(2c))的确定方法 | 第51-53页 |
4.5.3 可动流体饱和度确定 | 第53-57页 |
4.5.4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