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蜂窝式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测试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第10-11页
    1.2 焊接残余应力的原因和影响第11-13页
        1.2.1 焊接残余应力原因第11-12页
        1.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影响第12-13页
    1.3 蜂窝式钢构件的应用第13-14页
    1.4 国外焊接应力应变的研究发展第14-15页
    1.5 国内对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第15-16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第18-28页
    2.1 盲孔法第18-22页
        2.1.1 实验原理第18-19页
        2.1.2 理论公式的推导第19-21页
        2.1.3 试验标定法第21-22页
    2.2 其他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简介第22-25页
        2.2.1 切条法第23页
        2.2.2 剥层法第23页
        2.2.3 X射线衍射法第23-24页
        2.2.4 中子衍射法第24页
        2.2.5 磁性法第24-25页
    2.3 其他新型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第25-26页
        2.3.1 电子散斑干涉法第25页
        2.3.2 金属磁记忆法第25-26页
        2.3.3 材料的拉压异性法第26页
        2.3.4 多孔差法第26页
        2.3.5 裂纹柔度法第26页
    2.4 本文研究方法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小孔法测试蜂窝式钢结构构件焊接残余应力第28-54页
    3.1 焊接母材与焊接材料第28页
        3.1.1 母材第28页
        3.1.2 焊接材料第28页
    3.2 焊接工艺第28-29页
    3.3 试验概况第29-35页
        3.3.1 试验目的第29页
        3.3.2 试验构件设计第29-33页
        3.3.3 应变花粘贴位置第33-34页
        3.3.4 试验步骤第34-35页
    3.4 试验构件分组对比情况介绍第35-39页
        3.4.1 不同孔洞形状的试件对比第35-37页
        3.4.2 不同开孔率的试件对比第37-38页
        3.4.3 不同开孔方式的试件对比第38页
        3.4.4 不同腹板高厚比的试件对比第38-39页
    3.5 材性试验第39-41页
        3.5.1 试件制作第39页
        3.5.2 试验过程及结果第39-41页
    3.6 释放系数标定试验第41页
        3.6.1 标定实验要求第41页
        3.6.2 实验步骤及结果第41页
    3.7 盲孔法检测各试件焊接残余应力第41-51页
        3.7.1 实验装置第41-42页
        3.7.2 实验中应注意问题第42页
        3.7.3 实验结果介绍第42-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第54-72页
    4.1 实验结果分析第54-63页
        4.1.1 实腹式钢结构构件焊接残余应力分析第54-55页
        4.1.2 不同孔洞形状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5-58页
        4.1.3 不同开孔率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8-60页
        4.1.4 不同开孔方式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0-61页
        4.1.5 不同腹板高厚比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1-63页
    4.2 残余应力模型建立第63-64页
    4.3 模型参数估算第64-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73页
    5.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车库通风量及气流分布研究
下一篇:蜂窝式压弯构件腹板局部稳定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