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设备论文

地下车库通风量及气流分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2 地下车库通风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通风方式的选择第15-16页
        1.2.2 通风量的确定第16-17页
        1.2.3 气流分布方式第17页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室内气流组织模拟方面的应用第17-19页
        1.3.1 室内气流组织的预测方法第17-18页
        1.3.2 CFD的原理以及在室内气流组织方面的应用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研究内容的安排第20-21页
第二章 地下车库通风量的计算及气流组织评价第21-31页
    2.1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排放影响因素第21-24页
        2.1.1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第21-22页
        2.1.2 汽车尾气排放影响因素第22-24页
    2.2 国内外对地下车库通风量的规范第24-26页
        2.2.1 国内有关规定及标准第24页
        2.2.2 国外有关规定与标准第24-26页
    2.3 地下车库通风量的计算方法第26-29页
        2.3.1 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方法第26-27页
        2.3.2 地下车库通风换气量经验公式第27-29页
    2.4 气流组织评价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数值模拟的理论及方法第31-37页
    3.1 湍流现象及其数学模型第31-33页
        3.1.1 湍流现象第31页
        3.1.2 湍流数学模型第31-33页
    3.2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第33页
    3.3 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第33-35页
    3.4 FLUENT软件简单介绍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地下车库风管式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第37-47页
    4.1 计算模型分析与描述第37-38页
        4.1.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7-38页
        4.1.2 物理模型的假设第38页
    4.2 系统设计第38-39页
        4.2.1 通风量的计算及风机的选择第38页
        4.2.2 气流组织及风口设置第38-39页
        4.2.3 污染源模型第39页
    4.3 物理模型网格的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9-40页
        4.3.1 网格的划分第39-40页
        4.3.2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0页
    4.4 算例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0-45页
        4.4.1 风管式通风系统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1-44页
        4.4.2 风管式通风系统CO浓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地下车库诱导式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第47-55页
    5.1 无限空间自由射流理论第47-49页
    5.2 系统设计第49-50页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9页
        5.2.2 风机的选择第49-50页
        5.2.3 诱导风机的设计第50页
    5.3 网格的划分和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0页
        5.3.1 网格的划分第50页
        5.3.2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0页
    5.4 算例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0-53页
        5.4.1 诱导通风系统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0-53页
        5.4.2 诱导通风系统CO浓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气流组织评价第55-59页
    6.1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第55-56页
        6.1.1 空气龄第55页
        6.1.2 换气效率法第55-56页
        6.1.3 不均匀系数法第56页
        6.1.4 通风效率法第56页
    6.2 三种气流分布方式的性能对比第56-57页
    6.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七章 结论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页
    7.2 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收式热泵在沈阳城市污水厂的研究应用
下一篇:蜂窝式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