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竖直微通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微通道流动沸腾概述第13-15页
        1.1.1 微通道的划分第13-14页
        1.1.2 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第14-15页
    1.2 表面活性剂概述第15-16页
    1.3 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实验及机理研究发展状况第16-18页
        1.3.2 数值计算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汽液两相流换热模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第22-35页
    2.1 汽液两相流简介第22-25页
        2.1.1 汽液两相流第22-23页
        2.1.2 汽液两相流的理论模型第23-25页
    2.2 VOF模型及流场计算方法第25-29页
        2.2.1 N-S方程的适用性第25-26页
        2.2.2 控制方程组第26-27页
        2.2.3 用户自定义函数第27-28页
        2.2.4 VOF模型的DEFINE宏第28-29页
    2.3 表面张力模型第29-31页
        2.3.1 表面张力模型第29-30页
        2.3.2 壁面接触特性第30-31页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31-34页
        2.4.1 离散方法和差分格式第31-32页
        2.4.2 插值方式与离散格式第32-33页
        2.4.3 VOF模型的计算方法第33页
        2.4.4 时间步长设定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微通道的网格化处理与边界条件第35-41页
    3.1 微通道的几何模型第35-36页
        3.1.1 几何模型的简化第35页
        3.1.2 二维几何模型第35-36页
    3.2 微通道的网格化处理第36-38页
        3.2.1 网格划分第36-37页
        3.2.2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37-38页
    3.3 参数选择及边界条件设置第38-40页
        3.3.1 工质物性参数第38-39页
        3.3.2 初始及边界条件的设置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纯水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对比第41-53页
    4.1 模型可靠性验证第41-42页
    4.2 水溶液与纯水核态沸腾起始点对比第42-43页
    4.3 水溶液与纯水过冷沸腾阶段对比第43-48页
        4.3.1 过冷沸腾阶段时间周期的对比第44页
        4.3.2 过冷沸腾阶段汽泡分布的对比第44-47页
        4.3.3 过冷沸腾阶段壁面过热度的对比第47-48页
    4.4 水溶液与纯水饱和沸腾阶段对比第48-52页
        4.4.1 饱和沸腾阶段换热效果的对比第48-50页
        4.4.2 饱和沸腾阶段换热可靠性的对比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对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第53-66页
    5.1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第53-54页
    5.2 浓度对水溶液核态沸腾起始点的影响第54-56页
    5.3 浓度对水溶液过冷沸腾阶段的影响第56-61页
        5.3.1 浓度对水溶液过冷沸腾阶段时间周期的影响第56-58页
        5.3.2 浓度对水溶液过冷沸腾阶段汽泡分布的影响第58-59页
        5.3.3 浓度对水溶液过冷沸腾阶段壁面过热度的影响第59-61页
    5.4 浓度对水溶液饱和沸腾换热的影响第61-65页
        5.4.1 浓度对水溶液饱和沸腾换热效果的影响第61-63页
        5.4.2 浓度对水溶液饱和沸腾换热可靠性的影响第63-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6.1 全文总结第66-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函数最值问题的解法研究
下一篇:生态系统视角下殡葬职工职业认同的提升--以M县殡仪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