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逻辑起点:利益衡量方法内涵与适用条件 | 第14-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 利益衡量方法的内涵解读及其适用条件之简析 | 第15-19页 |
二、比较法视阙: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利益衡量方法适用的国外立法考察 | 第19-26页 |
(一) 美国 | 第20-21页 |
(二) 德国 | 第21-23页 |
(三) 日本 | 第23-26页 |
三、法理诠释:对我国环境侵权案件进行利益衡量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对我国环境侵权案件进行利益衡量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1、立法本身的需要 | 第26-27页 |
2、社会主体的权利冲突需要进行利益衡量 | 第27-28页 |
3、利益衡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 第28页 |
(二) 对我国环境侵权案件进行利益衡量的可行性 | 第28-30页 |
1、我国传统法律实践中存在利益衡量方法适用的想基础 | 第28-30页 |
2、我国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与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30页 |
四、反思与前进:利益衡量方法在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具体适用之缺陷与完善 | 第30-37页 |
(一) 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利益衡量方法适用的不足之处 | 第31-33页 |
1、利益衡量方法适用中的思维误区:缺乏宏观的思维定位与考量 | 第31页 |
2、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利益衡量之要素缺失 | 第31-32页 |
3、依据利益衡量形成的民事诉讼保障程序之适用及民事责任形式之选择存在问题 | 第32页 |
4、环境侵权民事判决书中涉及利益衡量的说明不够清晰、有力 | 第32-33页 |
(二) 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利益衡量方法具体适用之完善思考 | 第33-37页 |
1、提高法官宏观思维的准确度和法官经济效率分析思维的能力 | 第33页 |
2、明确规定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利益衡量的相关要素 | 第33-35页 |
3、优化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保障程序之适用与民事责任形式之承担 | 第35-36页 |
4、环境侵权民事判决书中涉及利益衡量适用之处需要详细阐述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