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与恢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3页
        1.2.1 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第11-15页
        1.2.2 混凝土的高温爆裂及抑制第15-20页
        1.2.3 混凝土高温后再养护的性能恢复第20-2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4-25页
2 纤维混凝土高温爆裂与残余力学性能第25-43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试验概况第25-28页
        2.2.1 试验材料及配合比第25-26页
        2.2.2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和含气量第26-27页
        2.2.3 试验设备与方法第27-28页
    2.3 纤维对混凝土爆裂的影响第28-32页
        2.3.1 初始含水率和温度-时间曲线第28-29页
        2.3.2 高温爆裂试验现象第29-31页
        2.3.3 混凝土试件爆裂统计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2.4 纤维对混凝土高温前后抗压性能的影响第32-37页
        2.4.1 抗压强度和破坏形态第32-34页
        2.4.2 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与抗压韧性第34-37页
    2.5 纤维对混凝土高温前后抗弯性能的影响第37-41页
        2.5.1 抗弯强度第37-38页
        2.5.2 弯曲荷载-挠度全曲线与弯曲韧性第38-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抗压性能及其恢复第43-75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试验概况第43-47页
        3.2.1 试验材料和配比第43-45页
        3.2.2 新拌混凝土工作度和含气量第45-46页
        3.2.3 试验设备与方法第46-47页
    3.3 试验现象第47-53页
        3.3.1 初始含水率和温度-时间曲线第47-49页
        3.3.2 质量损失与外观形貌第49-51页
        3.3.3 破坏形态第51-53页
    3.4 抗压强度第53-62页
        3.4.1 抗压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第54-55页
        3.4.2 不同温度后抗压强度及其恢复第55-57页
        3.4.3 纤维类型对抗压强度恢复的影响第57-59页
        3.4.4 再养护方式对抗压强度恢复的影响第59-60页
        3.4.5 延迟稳定强度和时间第60-61页
        3.4.6 超声波法判定高温后抗压强度第61-62页
    3.5 初始弹性模量第62-66页
    3.6 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第66-73页
        3.6.1 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与温度的关系第66-68页
        3.6.2 不同温度后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及其变化第68-70页
        3.6.3 不同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及其变化第70-72页
        3.6.4 不同再养护方式下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及其变化第72-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抗弯性能及其恢复第75-98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试验方法第75页
    4.3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抗弯强度及其恢复第75-82页
        4.3.1 抗弯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第77页
        4.3.2 不同温度后抗弯强度及其恢复第77-79页
        4.3.3 纤维类型对抗弯强度恢复的影响第79-81页
        4.3.4 再养护方式对抗弯强度恢复的影响第81-82页
    4.4 弯曲弹性模量第82-86页
    4.5 高温后再养护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弯曲荷载-挠度全曲线第86-96页
        4.5.1 不同温度后荷载-挠度全曲线第86-88页
        4.5.2 不同再养护时间后荷载-挠度全曲线第88-90页
        4.5.3 不同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荷载-挠度全曲线及其变化第90-95页
        4.5.4 不同再养护方式下荷载-挠度全曲线及其变化第95-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5 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表面裂纹及其恢复第98-107页
    5.1 试验过程第98页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8-106页
    5.3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6.1 结论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骨料混凝土三轴拉压压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好时公司2014年年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