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混合动力技术简介 | 第9-10页 |
| 1.3 混合动力装载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1.3.1 混合动力装载机的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1.3.2 混合动力装载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研究分析 | 第17-28页 |
| 2.1 传统轮式装载机的结构 | 第17-19页 |
| 2.2 装载机的作业方式进和典型作业循环 | 第19-22页 |
| 2.2.1 装载机常见的作业方式 | 第19-21页 |
| 2.2.2 典型作业循环 | 第21-22页 |
| 2.3 装载机动态牵引负荷特性分析 | 第22-23页 |
| 2.4 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 第23-27页 |
| 2.4.1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第23-24页 |
| 2.4.2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第24-25页 |
| 2.4.3 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第25-26页 |
| 2.4.4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选型 | 第28-39页 |
| 3.1 参数匹配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 第28-30页 |
| 3.2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计算与匹配 | 第30-38页 |
| 3.2.1 发动机参数匹配 | 第31-32页 |
| 3.2.2 电动机/发电机参数匹配计算 | 第32-36页 |
| 3.2.3 储能装置的参数匹配及选型 | 第36-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 第39-55页 |
| 4.1 仿真环境和仿真方法介绍 | 第39-41页 |
| 4.1.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39-40页 |
| 4.1.2 仿真方法的介绍 | 第40-41页 |
| 4.2 外负载模型 | 第41-45页 |
| 4.3 混合动力系统组件建模 | 第45-53页 |
| 4.3.1 柴油发动机模型 | 第45-48页 |
| 4.3.2 发电/电动机模型 | 第48-50页 |
| 4.3.3 超级电容的模型 | 第50-53页 |
| 4.4 混合动力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5-64页 |
| 5.1 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概述及选用 | 第55-57页 |
| 5.1.1.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 | 第55-56页 |
| 5.1.2 瞬(实)时优化控制策略 | 第56页 |
| 5.1.3.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 第56页 |
| 5.1.4 智能算法控制策略 | 第56-57页 |
| 5.2 基于逻辑门限的多工作点控制策略 | 第57-58页 |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5.3.1 发动机转矩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5.3.2 发动机转速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页 |
| 5.3.3 超级电容SOC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5.3.4 仿真油耗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5.3.5 小结 | 第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