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海拔对高寒草甸生态参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以野牛沟流域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草地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植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3-14页
        1.2.4 草地生态参数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黑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现状第15-18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以及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研究区概况介绍第19-20页
    2.2 气象设备的布设及气象数据收集第20-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3.1 高寒草甸生长季丛高和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第21页
        2.3.2 高寒草甸生长季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测量方法第21-22页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2-23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3-31页
    3.1 研究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动态第23-24页
        3.1.1 生长季内(5-9 月份)不同海拔梯度气温变化规律第23页
        3.1.2 生长季间(5-9 月份)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降水变化规律第23-24页
    3.2 高寒草甸生态参数的季节动态第24-27页
        3.2.1 高寒草甸丛高的季节动态第24-25页
        3.2.2 高寒草甸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第25页
        3.2.3 生长季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第25-26页
        3.2.4 生长季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变化第26-27页
        3.2.5 生长季高寒草甸R/S变化第27页
    3.3 海拔梯度对高寒草甸生态参数季节动态的影响第27-31页
        3.3.1 不同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丛高的变化第27-28页
        3.3.2 不同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第28页
        3.3.3 不同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第28-29页
        3.3.4 不同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第29-30页
        3.3.5 不同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第30-31页
第四章 讨论第31-36页
    4.1 高寒草甸生态指数季节动态第31-32页
    4.2 水热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对生态指数的影响第32-33页
    4.3 海拔对高寒草甸生态指数的影响第33-35页
    4.4 由本研究结果看全球变暖对高寒草甸的潜在影响第35-36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36-39页
    5.1 结论第36-37页
    5.2 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巨型滑坡堵河事件与黄河演化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龙门山区域地表三维形变正演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