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特种医学论文--放射医学论文--放射病、放射损伤论文

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18-β-甘草酸辐射防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第11-39页
    1 引言第11-12页
    2 材料第12-13页
        2.1 实验动物第12页
        2.2 主要试剂第12-13页
        2.3 主要仪器第13页
    3 实验方法第13-24页
        3.1 PBS及培养液配制第13页
        3.2 小鼠原代MSC的收集与培养第13-14页
        3.3 18-β-甘草酸细胞毒性实验第14-15页
            3.3.1 给药溶液配制第14页
            3.3.2 CCK-8 法检测 18-β-甘草酸细胞毒性第14-15页
        3.4 GL及GA对MSC中SOD活性的影响第15-16页
            3.4.1.样品溶液制备第15页
            3.4.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第15页
            3.4.3 WST法测定SOD活性第15-16页
        3.5 RT-PCR法验证GL及GA对小鼠MSC辐射防护作用的基因靶标第16-18页
            3.5.1 引物序列第16页
            3.5.2 总RNA提取第16-17页
            3.5.3 c DNA合成第17页
            3.5.4 RT-PCR反应第17-18页
        3.6 RT-PCR法验证GL及GA对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基因靶标第18-20页
            3.6.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第18-19页
            3.6.2 骨髓细胞收集第19页
            3.6.3 吸附柱法提取骨髓细胞RNA第19-20页
            3.6.4 c DNA合成及RT-PCR反应第20页
        3.7 Western Blotting检测GL及GA对小鼠MSC中Tnfaip-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20-24页
            3.7.1 试剂配制第20-22页
            3.7.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3.8 统计学处理第24页
    4 实验结果第24-35页
        4.1 GL细胞毒性试验(CCK-8)第24-26页
        4.2 GL及GA对MSC中SOD活性影响实验第26-27页
        4.3 小鼠MSC中RT-PCR靶标基因验证第27-30页
            4.3.1 小鼠MSC中Tnfaip-2 基因表达量第27页
            4.3.2 小鼠MSC中Sv2a基因表达量第27-28页
            4.3.3 小鼠MSC中Slc24a-2 基因表达量第28-29页
            4.3.4 小鼠MSC中Nap1l5基因表达量第29-30页
        4.4 小鼠模型全骨髓细胞中基因靶标验证第30-34页
            4.4.1 Tnfaip-2 基因表达量第30-31页
            4.4.2 Sv2a基因表达量第31-32页
            4.4.3 Slc24a基因表达量第32-33页
            4.4.4 Nap1l5基因表达量第33-34页
        4.5 Western Blotting检测GL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小鼠MSC中Tnfaip-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34-35页
    5.讨论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第二章 18-β-甘草酸代谢动力学研究第39-81页
    1 引言第39-41页
    2 材料第41-42页
        2.1 实验动物第41页
        2.2 主要试剂第41-42页
        2.3 主要仪器第42页
    3 实验方法第42-47页
        3.1 甘草酸单体及补中益气丸复方中甘草酸在大、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第42-45页
            3.1.1 色谱条件第42页
            3.1.2 质谱条件第42-43页
            3.1.3 标准曲线制备第43页
            3.1.4 血浆样品处理第43页
            3.1.5 给药剂量校正第43-44页
            3.1.6 给药溶液制备第44页
            3.1.7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44-45页
        3.2 辐射损伤对甘草酸单体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第45-46页
            3.2.1 色谱条件第45页
            3.2.2 质谱条件第45页
            3.2.3 标准曲线制备第45页
            3.2.4 血浆样品处理第45-46页
            3.2.5 给药溶液制备第46页
            3.2.6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46页
        3.3 数据统计分析第46-47页
    4.结果第47-76页
        4.1 甘草酸单体及补中益气丸复方中甘草酸在大、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第47-61页
            4.1.1 方法参数优化第47-48页
            4.1.2 方法学验证第48-58页
            4.1.3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8-61页
        4.2 辐射损伤对甘草酸单体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第61-76页
            4.2.1 方法参数优化第61-62页
            4.2.2 方法学验证第62-71页
            4.2.3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1-76页
    5.讨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历第82-83页
附录 综述:甘草诱导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研究进展第83-90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鼻咽后部筋膜间隙解剖与鼻咽癌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的研究
下一篇:泰国高三学生使用汉语同义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以曼谷新民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