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成都地区人群正常甲状腺CT形态结构特征分析 | 第14-28页 |
1 引言 | 第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2.2 研究设备及扫描方法 | 第14-15页 |
2.3 观察图像及测量数据 | 第15-17页 |
3 结果 | 第17-24页 |
3.1 甲状腺大体形态 | 第17页 |
3.2 甲状腺的体积测量值的对比分析 | 第17-20页 |
3.3 正常甲状腺的密度测量值的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3.4 甲状腺周围结构、间隙及血管 | 第22-24页 |
3.5 甲状腺周围解剖定位标志的观察 | 第24页 |
4 讨论 | 第24-27页 |
4.1 甲状腺的正常形态 | 第24-25页 |
4.2 甲状腺的正常大小 | 第25-26页 |
4.3 甲状腺的正常CT值特点 | 第26页 |
4.4 甲状腺的血管及周围间隙 | 第26-27页 |
4.5 甲状腺周围的解剖标志 | 第27页 |
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甲状腺结节320排CT良恶性征象-病理对照分析 | 第28-43页 |
1 引言 | 第28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28-31页 |
2.1 一般材料 | 第28页 |
2.2 研究设备及药品 | 第28-29页 |
2.3 检查方法 | 第29-30页 |
2.4 图像观察及数据测量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39页 |
3.1 结节形态结构特征 | 第31-33页 |
3.2 甲状腺结节的强化特征 | 第33-34页 |
3.3 甲状腺结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显示结果 | 第34页 |
3.4 甲状腺结节域外转移情况 | 第34-35页 |
3.5 甲状腺周围及血管显示情况 | 第35页 |
3.6 性别、年龄因素 | 第35页 |
3.7 辐射剂量 | 第35页 |
3.8 CT报告与超声报告的比对 | 第35-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6 甲状腺结节320排CT检查的优势与本研究的局限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文献综述 | 第47-65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