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滚动轴承论文

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与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2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性分析基础第14-18页
        1.2.1 滚动轴承的基本组成结构第14-15页
        1.2.2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特性分析第15-17页
        1.2.3 轴承早期故障特性分析第17-18页
    1.3 课题相关方法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5页
        1.3.1 滚动轴承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2 滚动轴承早期故障检测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3 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4 本文主要组织结构与研究内容第25-28页
        1.4.1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5-26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基于多尺度符号动力学熵的滚动轴承故障位置特征提取方法第28-52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多尺度熵和多尺度排列熵第29-33页
        2.2.1 多尺度熵第29-31页
        2.2.2 多尺度排列熵第31-33页
    2.3 多尺度符号动力学熵第33-42页
        2.3.1 符号动力学熵第33-37页
        2.3.2 仿真对比分析第37-39页
        2.3.3 多尺度符号动力学熵的定义第39-40页
        2.3.4 最优参数讨论第40-42页
    2.4 基于多尺度符号动力学熵和MRMR的故障位置特征提取方法第42-45页
        2.4.1 基于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 RMR)的特征优选第42-43页
        2.4.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第43-44页
        2.4.3 基于MSDE和mRMR故障位置特征提取流程第44-45页
    2.5 实验验证和分析第45-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基于层次模糊熵的滚动轴承故障程度特征提取方法第52-69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多尺度模糊熵第53-54页
        3.2.1 模糊熵第53-54页
        3.2.2 多尺度模糊熵第54页
    3.3 层次模糊熵第54-58页
        3.3.1 层次分析第54-56页
        3.3.2 层次模糊熵第56页
        3.3.3 特征提取参数讨论第56-57页
        3.3.4 仿真对比分析第57-58页
    3.4 基于层次模糊熵和LS的故障程度特征提取方法第58-67页
        3.4.1 基于拉普拉斯分值(LS)的特征优选第58-60页
        3.4.2 基于HFE和LS故障程度特征提取方法第60-61页
        3.4.3 实验验证和分析第61-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4章 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模型与早期故障检测第69-95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滚动轴承单点早期故障的理论模型第69-77页
        4.2.1 滚动轴承外圈故障模型第69-72页
        4.2.2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模型第72-74页
        4.2.3 滚动轴承滚动体故障模型第74-77页
    4.3 滚动轴承早期异常检测第77-87页
        4.3.1 常用异常检测指标及缺点第78-79页
        4.3.2 基于SDF的故障检测指标第79-83页
        4.3.3 基于CUSUM的早期异常报警第83-85页
        4.3.4 基于SDF和CUSUM的轴承早期故障检测流程第85-87页
    4.4 实验验证和分析第87-94页
        4.4.1 滚子轴承加速寿命故障实验验证第87-91页
        4.4.2 球轴承加速寿命故障实验验证第91-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内禀特征尺度分解与共振稀疏分解的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第95-130页
    5.1 引言第95页
    5.2 内禀特征尺度分解方法第95-110页
        5.2.1 常见自适应分解方法第95-96页
        5.2.2 内禀特征尺度分解方法第96-104页
        5.2.3 仿真数据实验第104-110页
    5.3 优选品质因子的共振稀疏分解方法第110-116页
        5.3.1 信号共振稀疏分解第110-113页
        5.3.2 共振稀疏分解的参数第113-114页
        5.3.3 基于CFR的品质因子Q优选准则第114-116页
    5.4 基于ICD与ORSSD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第116-118页
        5.4.1 基于ICD和ORSSD的故障诊断流程第116页
        5.4.2 仿真验证第116-118页
    5.5 实验验证和分析第118-129页
        5.5.1 诊断实例一第118-123页
        5.5.2 诊断实例二第123-129页
    5.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结论第130-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个人简历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场景中物体从属关系的建模与推理方法
下一篇:一种安全高效的RFID批量认证协议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