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律师事务所业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精细化管理概述 | 第16-20页 |
2.1.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 第17-20页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的缘起 | 第20-21页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之方法论 | 第22页 |
2.3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 第22-25页 |
2.3.1 ISO9000概述 | 第22-23页 |
2.3.2 ISO9000与精细化管理 | 第23-25页 |
3 E律师事务所业务精细化管理现状 | 第25-36页 |
3.1 广东省律师事务所精细化管理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3.2 E律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3.2.1 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2.2 组织构成 | 第26-27页 |
3.2.3 业务范围 | 第27页 |
3.3 E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 第27-33页 |
3.3.1 非诉讼法律事务流程 | 第27-30页 |
3.3.2 民商案件代理流程 | 第30-31页 |
3.3.3 刑事案件操作流程 | 第31-32页 |
3.3.4 行政案件操作流程 | 第32页 |
3.3.5 法律顾问事务流程 | 第32-33页 |
3.4 E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问题所在 | 第33-34页 |
3.4.1 管理理念层面 | 第33页 |
3.4.2 管理模式层面 | 第33-34页 |
3.4.3 管理流程层面 | 第34页 |
3.4.4 管理绩效层面 | 第34页 |
3.5 E律师事务所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3.5.1 外部竞争的需要 | 第34-35页 |
3.5.2 内部管理的需要 | 第35-36页 |
4 E律师事务所业务精细化管理成熟度测定 | 第36-46页 |
4.1 精细化管理成熟度等级划分 | 第36-38页 |
4.1.1 成熟度等级划分原理 | 第36-37页 |
4.1.2 成熟度等级划分结果 | 第37-38页 |
4.2 测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0页 |
4.2.1 构建要求 | 第38-39页 |
4.2.2 构建思路 | 第39-40页 |
4.2.3 指标确立 | 第40页 |
4.3 测定过程 | 第40-43页 |
4.3.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0-42页 |
4.3.2 专家选择 | 第42页 |
4.3.3 问卷设计 | 第42-43页 |
4.3.4 实施调查 | 第43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43-46页 |
4.4.1 成熟度等级 | 第43-44页 |
4.4.2 成熟度解析 | 第44-46页 |
5 E律师事务所业务精细化管理方案的构建 | 第46-54页 |
5.1 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 第46-47页 |
5.1.1 数据量化原则 | 第46页 |
5.1.2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6页 |
5.1.3 合理适度原则 | 第46页 |
5.1.4 盲点规避原则 | 第46-47页 |
5.2 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 第47-51页 |
5.2.1 治理结构优化 | 第47页 |
5.2.2 人员配备优化 | 第47-48页 |
5.2.3 办案精细化 | 第48-50页 |
5.2.4 反馈服务精细化 | 第50-51页 |
5.3 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保障 | 第51-54页 |
5.3.1 培育精细化管理文化促进路径实施 | 第51页 |
5.3.2 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助力流程精细化 | 第51-53页 |
5.3.3 应用辅助手段提高路径实施效率 | 第53-54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