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风兰快速繁殖及原球茎增重培养动力学研究
缩略词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兰科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种子共生与无菌萌发 | 第10-11页 |
·其他外植体 | 第11-12页 |
·培养基 | 第12-13页 |
·植物生长物质 | 第13-14页 |
·酸碱度 | 第14页 |
·培养方式 | 第14-15页 |
·试管苗移栽成活 | 第15页 |
·原球茎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形态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短距风兰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短距风兰快速繁殖 | 第19-34页 |
引言 | 第1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19-20页 |
·种子萌发培养基筛选 | 第20页 |
·原球茎增重培养基筛选 | 第20-21页 |
·原球茎的分化培养基筛选 | 第21-22页 |
·生根培养基筛选 | 第22-23页 |
·试管苗移栽 | 第23-24页 |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无菌播种培养基筛选 | 第25-26页 |
·原球茎增重培养基筛选 | 第26-27页 |
·原球茎的分化培养基筛选 | 第27-28页 |
·生根 | 第28-29页 |
·试管苗移栽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4页 |
·短距风兰种子无菌萌发 | 第30-31页 |
·原球茎的增重 | 第31页 |
·原球茎的分化 | 第31-32页 |
·生根培养 | 第32页 |
·炼苗移栽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短距风兰原球茎增重培养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34-41页 |
引言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供试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试剂 | 第34页 |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培养条件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36页 |
·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 | 第36页 |
·磷酸盐的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趋势 | 第37-38页 |
·pH值的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短距风兰种子萌发形态学 | 第41-44页 |
引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供试材料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材料制备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实体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短距风兰的快速繁殖 | 第44页 |
·原球茎增重培养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44页 |
·短距风兰的种子萌发形态学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图版A | 第52-54页 |
图版B | 第54-56页 |
图版C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