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基于热机耦合的制动盘紧急制动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通风盘式制动器热机耦合概述第10-12页
        1.1.1 通风盘式制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简介第10-11页
        1.1.2 通风盘式制动器的耦合现象概述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盘式制动器热机耦合理论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盘式制动器试验研究现状第13-16页
第2章 绪论第16-18页
    2.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6页
    2.2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2.2.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2.2.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3章 通风盘式制动器热机耦合有限元理论基础第18-26页
    3.1 接触理论基础第18-21页
        3.1.1 约束理论第18-19页
        3.1.2 接触定义第19页
        3.1.3 接触建模第19-20页
        3.1.4 接触算法第20-21页
    3.2 制动摩擦生热理论基础第21-23页
        3.2.1 摩擦力形成及数值描述第21-22页
        3.2.2 摩擦生热理论第22-23页
    3.3 热传导理论第23-25页
        3.3.1 热稳态第23页
        3.3.2 热传导第23-24页
        3.3.3 导热微分方程求解条件第24-25页
    3.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4章 通风盘式制动器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6-42页
    4.1 通风盘式制动器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26-28页
        4.1.1 制动器的三维模型建立和简化第26-27页
        4.1.2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第27-28页
    4.2 相关边界条件的计算第28-35页
        4.2.1 制动压力计算第28-31页
        4.2.2 制动时间计算第31-33页
        4.2.3 对流换热系数第33-35页
        4.2.4 热流分配系数第35页
    4.3 热机耦合分析模型设置第35-38页
        4.3.1 基本假设第35页
        4.3.2 制动器的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第35-37页
        4.3.3 分析步设置第37页
        4.3.4 边界条件设置第37-38页
    4.4 Abaqus热机耦合求解方法第38-40页
        4.4.1 热机耦合有限元算法描述第38-39页
        4.4.2 制动盘热机耦合有限元求解法选择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制动器热机耦合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第42-58页
    5.1 制动盘温度场分布特性分析第42-48页
        5.1.1 制动盘表面径向温度分布特性第44-45页
        5.1.2 制动盘表面轴向温度分布特性第45-47页
        5.1.3 制动盘表面周向温度分布特性第47-48页
    5.2 制动盘应力场分布第48-57页
        5.2.1 制动盘等效应力分布第48-52页
        5.2.2 制动盘的径向、周向和轴向应力分布第52-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通风制动盘寿命预测第58-66页
    6.1 制动盘的热疲劳损伤第58-61页
        6.1.1 疲劳损伤理论第58-60页
        6.1.2 制动盘热疲劳损伤过程及易损伤部位确定第60-61页
    6.2 制动盘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第61-63页
        6.2.1 制动盘寿命标准第61-62页
        6.2.2 制动盘热疲劳寿命预测数学模型第62-63页
    6.3 制动盘使用寿命预测第63-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7章 制动盘表面温度场及寿命试验第66-72页
    7.1 试验设备及方案介绍第66-69页
        7.1.1 试验台及设备第66-67页
        7.1.2 台架试验方法第67-68页
        7.1.3 台架试验步骤第68-69页
    7.2 试验结果分析第69-71页
        7.2.1 制动盘表面温度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69-70页
        7.2.2 制动盘使用寿命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比较第70-71页
    7.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8.1 总结第72-73页
    8.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位取样型光纤光栅多信道幅频与相频滤波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投入产出的G通信公司营销资源预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