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研究缘起 | 第8-9页 |
·选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学术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第2章 红色旅游的概述 | 第13-27页 |
·红色旅游的一般理解 | 第13-16页 |
·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红色旅游的属性特点 | 第14-15页 |
·红色旅游的多种载体 | 第15-16页 |
·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16-22页 |
·红色旅游的兴起背景 | 第16-17页 |
·红色旅游的萌芽产生 | 第17-18页 |
·红色旅游的逐步探索 | 第18-20页 |
·红色旅游的日趋成熟 | 第20-21页 |
·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 | 第21-22页 |
·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红色旅游发展的政治意义 | 第22-23页 |
·红色旅游发展的经济意义 | 第23页 |
·红色旅游发展的社会意义 | 第23-24页 |
·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 | 第24-27页 |
·取决于党和国家的导向 | 第24-25页 |
·依靠于各部门间的协作 | 第25-26页 |
·着眼于《规划纲要》的实施 | 第26-27页 |
第3章 红色资源保护的解读 | 第27-38页 |
·红色资源相关概念辨析 | 第27-29页 |
·红色资源与红色文物 | 第27-28页 |
·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遗产 | 第28页 |
·红色资源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 第28-29页 |
·我国红色资源的保护现状 | 第29-31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第29-30页 |
·各级政府机关的措施 | 第30页 |
·少数民间组织的努力 | 第30-31页 |
·红色资源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1-34页 |
·保护意识薄弱,重视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管理体制不畅,保护资金短缺 | 第32页 |
·缺乏整体规划,生存环境堪忧 | 第32-33页 |
·专业人才稀少,缺乏理论支持 | 第33-34页 |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对策 | 第34-38页 |
·提高认识,树立科学保护观念 | 第34-35页 |
·优化管理,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 第35页 |
·多管齐下,拓展保护方式方法 | 第35-36页 |
·重视人才,加强法律学术研究 | 第36-38页 |
第4章 红色旅游发展与红色资源保护的关联 | 第38-44页 |
·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保护红色资源 | 第38-40页 |
·红色资源的本质特征 | 第38-39页 |
·红色资源的重要价值 | 第39-40页 |
·红色旅游的主要内容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保护红色资源 | 第40-41页 |
·宣传革命历史事实和革命斗争精神 | 第40-41页 |
·宣传革命纪念活动与主题性质活动 | 第41页 |
·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的关系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保护红色资源 | 第41-44页 |
·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内在联系 | 第41-42页 |
·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外在联系 | 第42-44页 |
第5章 红色旅游发展对红色资源保护的要求 | 第44-53页 |
·坚持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利用原则 | 第44-47页 |
·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 第44-45页 |
·强调以保促发原则 | 第45页 |
·注重社会参与原则 | 第45-46页 |
·遵守合理合法原则 | 第46-47页 |
·树立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科学发展理念 | 第47-49页 |
·整合红色资源,综合全面开发 | 第47-48页 |
·提炼红色精神,融入地域文化 | 第48页 |
·展现红色文化,扩展旅游模式 | 第48-49页 |
·落实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 第49-53页 |
·注重区域合作,建立合作机制 | 第49-50页 |
·设计旅游路线,推广品质旅游 | 第50页 |
·增加体验旅游,丰富展示手段 | 第50-51页 |
·塑造品牌原则,创新宣传方式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