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列表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血液代用品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氟碳化合物 | 第15页 |
1.2.2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 | 第15-16页 |
1.2.3 聚合血红蛋白 | 第16页 |
1.2.4 基因工程重组血红蛋白 | 第16页 |
1.2.5 微囊包封血红蛋白 | 第16-17页 |
1.3 血液代用品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1 基于氟碳化合物氧载体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3.2 血红蛋白氧载体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 课题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制备与结构鉴定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2.1 试剂 | 第23页 |
2.2.2 器材 | 第23-24页 |
2.2.3 血样 | 第24页 |
2.2.4 红细胞的预处理 | 第24页 |
2.2.5 基本包封工艺设计 | 第24页 |
2.2.6 包封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2.2.7 包封过程中红细胞表面电荷测定 | 第25页 |
2.2.8 荧光标记的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显微观察 | 第25页 |
2.2.9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3 结果 | 第26-29页 |
2.3.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完整性与形态学 | 第26-27页 |
2.3.2 壳聚糖/海藻酸钠浓度对包封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2.3.3 孵育时间对包封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4 包封红细胞结构鉴定——包封过程中红细胞表面电荷变化 | 第28-29页 |
2.3.5 包封红细胞结构鉴定——荧光标记的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 | 第29页 |
2.4 讨论 | 第29-32页 |
2.4.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2.4.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表面电荷 | 第30页 |
2.4.3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结构 | 第30-32页 |
3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性质与功能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3.2.1 试剂 | 第33页 |
3.2.2 器材 | 第33-34页 |
3.2.3 血样与准备 | 第34页 |
3.2.4 红细胞形态观察与尺寸分布计算 | 第34页 |
3.2.5 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 | 第34页 |
3.2.6 红细胞变形性及聚集性测定 | 第34页 |
3.2.7 红细胞携氧功能的检测 | 第34-35页 |
3.2.8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3.3 结果 | 第35-39页 |
3.3.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形态与尺寸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 | 第38页 |
3.3.5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携氧功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2页 |
3.4.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性质改变 | 第39页 |
3.4.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变化 | 第39-42页 |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免疫原性与循环寿命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4.2.1 试剂 | 第43-44页 |
4.2.2 器材 | 第44页 |
4.2.3 样品准备 | 第44-45页 |
4.2.4 包封猪红细胞与人标准血清的凝集试验(玻片法) | 第45页 |
4.2.5 包封红细胞与人及大鼠血浆交叉配血主侧试验 | 第45页 |
4.2.6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荧光标记 | 第45-46页 |
4.2.7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循环寿命检测 | 第46页 |
4.2.8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4.3 结果 | 第46-53页 |
4.3.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凝集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猪红细胞与人及大鼠混合血浆的交叉配血主侧试验 | 第48-49页 |
4.3.3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荧光标记 | 第49-50页 |
4.3.4 荧光标记红细胞的流式检测 | 第50-51页 |
4.3.5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讨论 | 第53-56页 |
4.4.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免疫原性 | 第53页 |
4.4.2 壳聚糖-海藻酸钠修饰的免疫隔离效应 | 第53页 |
4.4.3 红细胞的荧光标记与体内循环寿命检测 | 第53-56页 |
5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用于异种输血的动物实验 | 第56-80页 |
5.1 引言 | 第56-5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5.2.1 实验样品 | 第57页 |
5.2.2 试剂 | 第57-58页 |
5.2.3 器材 | 第58页 |
5.2.4 大鼠 85%换血实验 | 第58-59页 |
5.2.5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系膜微循环观测实验 | 第59-60页 |
5.2.6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实验 | 第60-61页 |
5.2.7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5.3 结果 | 第61-75页 |
5.3.1 大鼠 85%换血实验 | 第61-66页 |
5.3.2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系膜微循环观测 | 第66-70页 |
5.3.3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实验 | 第70-75页 |
5.4 讨论 | 第75-80页 |
5.4.1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输入异种动物 | 第76页 |
5.4.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体内携氧功能 | 第76-77页 |
5.4.3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对微循环的影响 | 第77页 |
5.4.4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封红细胞的抗休克效果 | 第77-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
B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