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者入选标准 | 第16页 |
1.1.2 研究者排除标准 | 第16页 |
1.1.3 其它 | 第16-1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1 样本采集 | 第17页 |
1.2.2 样本检测方法 | 第17页 |
1.2.3 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2 结果 | 第18-27页 |
2.1 人口学资料及基线临床资料 | 第18页 |
2.2 组间MPV的比较 | 第18页 |
2.3 MPV与HBV-ACLF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18-20页 |
2.4 MPV与HBV-ACLF患者预后相关性 | 第20-22页 |
2.5 MPV、MELD评分预测HBV-ACLF的ROC曲线 | 第22-26页 |
2.6 HBV-ACLF死亡组和存活组MPV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3页 |
3.1 MPV对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应用前景 | 第27-28页 |
3.2 MPV升高的血栓性因素 | 第28-29页 |
3.3 MPV升高的免疫因素 | 第29-31页 |
3.4 MPV升高的感染因素 | 第31-32页 |
3.5 MPV升高的氧化应激因素 | 第32页 |
3.6 HBV-ACLF患者MPV升高相关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综述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疾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 第46-6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