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HM模型及其延伸的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导论 | 第7-10页 |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 第8-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内容安排 | 第9-10页 |
| 2 企业产权理论述评 | 第10-19页 |
| ·两权分离理论 | 第10-11页 |
| ·团队生产理论 | 第11-12页 |
| ·资产专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 | 第12-13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5页 |
| ·相关利益者理论 | 第15-16页 |
| ·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 | 第16-17页 |
| ·权力理论 | 第17-19页 |
| 3 GHM 模型 | 第19-28页 |
| ·GHM 模型形成背景介绍 | 第19-20页 |
| ·GHM 理论的分析模型 | 第20-21页 |
| ·GHM 理论的贡献 | 第21-22页 |
| ·对不完全契约产生原因做出的贡献 | 第21页 |
| ·提出了“剩余控制权”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关于 GHM 模型局限性的批评 | 第22-23页 |
| ·对于不完全契约产生原因的批评 | 第22页 |
| ·对于 GHM 理论“资本强权观”的批评 | 第22-23页 |
| ·李建德关于 GHM 模型的延伸 | 第23-28页 |
| ·关于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 第24页 |
| ·关于企业产权的界定 | 第24-26页 |
| ·“企业谱系”理论 | 第26-28页 |
| 4 基于 GHM 模型及其延伸的商业银行产权结构 | 第28-35页 |
| ·银行所属企业形态的特征及治理模式 | 第28-29页 |
| ·所属企业形态的特征 | 第28-29页 |
| ·所属企业形态的治理模式 | 第29页 |
| ·银行重要的剩余控制权的定义及具体表现 | 第29-35页 |
| ·信贷知识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产权 | 第30-31页 |
| ·研发知识要素所有者的产权 | 第31-32页 |
| ·营销知识要素所有者的产权 | 第32-33页 |
| ·股东的产权 | 第33-35页 |
| 5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配置的现状及对策 | 第35-39页 |
| ·产权结构的效率标准 | 第35-36页 |
|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配置的现状 | 第36-37页 |
| ·改进措施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