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呈现激起我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培养的兴趣 | 第8页 |
1.1.2 提高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必要性 | 第8-9页 |
1.2 研究的内容 | 第9-11页 |
1.2.1 传统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9-10页 |
1.2.2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3 Flash特点对色彩构成课程作用研究 | 第10页 |
1.2.4 对运用Flash提高学生色彩搭配能力进行实验研究 | 第10页 |
1.2.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研究 | 第11页 |
1.3.2 实验研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5.1 传统色彩构成课程培养特点及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5.2 Flash教学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2章 运用Flash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概念 | 第16-20页 |
2.1 研究的理论 | 第16-17页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2.1.2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2.1.3 任务驱动式教学理论 | 第17页 |
2.2 涉及到的概念 | 第17-20页 |
2.2.1 色彩搭配 | 第17-18页 |
2.2.2 色彩构成 | 第18页 |
2.2.3 Flash简介 | 第18-19页 |
2.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第19-20页 |
第3章 运用Flash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实验研究 | 第20-5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0页 |
3.3 被试选择 | 第20-22页 |
3.4 训练方法 | 第22-24页 |
3.5 实验检测 | 第24-25页 |
3.6 实验过程 | 第25-26页 |
3.6.1 准备阶段 | 第25页 |
3.6.2 前测阶段 | 第25页 |
3.6.3 整合研究阶段 | 第25-26页 |
3.6.4 后测过程 | 第26页 |
3.6.5 数据整理、论文写作 | 第26页 |
3.7 实验教学设计 | 第26-44页 |
3.7.1 第1次教学任务——色彩基础知识 | 第26-30页 |
3.7.2 第2次教学任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 第30-36页 |
3.7.3 第3次教学任务——色彩的情感表现 | 第36-39页 |
3.7.4 第4次教学任务——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3.7.5 第5次教学任务——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3.8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8.1 色彩前测试题(附录A) | 第44-45页 |
3.8.2 色彩搭配能力自评表(附录B) | 第45页 |
3.8.3 色彩构成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附录C) | 第45页 |
3.9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45-55页 |
3.9.1 第1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及分析 | 第46页 |
3.9.2 第2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及分析 | 第46-47页 |
3.9.3 第3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及分析 | 第47页 |
3.9.4 第4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及分析 | 第47-48页 |
3.9.5 第5次教学任务完成后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及分析 | 第48-49页 |
3.9.6 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色彩搭配能力自评结果比较 | 第49-50页 |
3.9.7 对实验组进行色彩构成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第50-55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8页 |
4.1 总结 | 第55-56页 |
4.2 展望 | 第56-58页 |
4.2.1 不足 | 第56-57页 |
4.2.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82页 |
附录A:色彩前测试题 | 第62-76页 |
附录B:色彩搭配能力自评表 | 第76-77页 |
附录C:色彩构成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 | 第77-78页 |
附录D: 5 次教学任务后后测成绩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