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3D打印技术纳入国家战略体系 | 第13页 |
二、3D打印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 第13-14页 |
三、3D打印技术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现状 | 第14页 |
四、3D打印技术促进基础科学研究 | 第14页 |
第二节 选题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一、3D打印技术的技术性分析 | 第15页 |
二、3D打印技术的规范性分析 | 第15-16页 |
三、3D打印技术的战略性分析 | 第16页 |
四、3D打印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选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 | 第17-18页 |
二、STS理论 | 第18页 |
三、海德格尔“座驾”理论 | 第18-19页 |
四、政治经济学 | 第19页 |
五、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 | 第19-20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21-23页 |
一、拟创新点 | 第21-22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及其内涵 | 第23-46页 |
第一节 打印技术的发展回顾 | 第23-29页 |
一、打字机及其发展 | 第23-26页 |
二、针式打印机及其发展 | 第26页 |
三、喷墨打印机及其发展 | 第26-27页 |
四、激光打印机及其发展 | 第27-29页 |
第二节 3D打印技术及其发展 | 第29-41页 |
一、3D打印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二、3D打印技术的分类及工作步骤 | 第32-36页 |
三、3D打印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 第36-38页 |
四、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38-40页 |
五、3D打印技术应用预测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打印技术发展规律总结 | 第41-46页 |
一、从虚拟到存在 | 第42页 |
二、从简单到复杂 | 第42-44页 |
三、从无机到有机 | 第44-46页 |
第二章 3D打印技术的哲学探讨 | 第46-66页 |
第一节 3D打印技术与“三个世界”理论 | 第46-51页 |
一、三个世界理论 | 第46-47页 |
二、三个世界理论的改进 | 第47-48页 |
三、世界 1、世界 2、世界3之间的互动关系 | 第48-49页 |
四、3D打印技术对在三个世界互动中的意义 | 第49-51页 |
第二节 3D打印技术的价值探讨 | 第51-56页 |
一、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二、3D打印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展现 | 第52-55页 |
三、如何应对 3D打印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冲击 | 第55-56页 |
第三节 3D打印技术的伦理探讨 | 第56-66页 |
一、3D打印技术的伦理界定及与传统伦理的关系 | 第56-57页 |
二、3D打印中的伦理冲突 | 第57-60页 |
三、3D打印技术的伦理建构 | 第60-62页 |
四、对策(技术要求、监督、宣传教育、法律) | 第62-66页 |
第三章 3D打印技术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 | 第66-77页 |
第一节 生产方式及其演变 | 第66-70页 |
一、生产方式及其要素 | 第66页 |
二、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 | 第66-70页 |
三、生产方式的变革趋势 | 第70页 |
第二节 3D打印技术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 第70-74页 |
一、生产方式转变的深层驱动力 | 第70-71页 |
二、3D打印技术是革命性技术 | 第71-74页 |
第三节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 3D打印技术的发展 | 第74-77页 |
一、思维模式的转变 | 第75-76页 |
二、商业模式的改变 (企业) | 第76页 |
三、建立自由开放的信息交互平台 | 第76-77页 |
第四章 3D打印技术社会实践的分析 | 第77-87页 |
第一节 3D打印技术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制造业领域为例 | 第77-80页 |
一、3D打印技术重新塑造制造业 | 第77-78页 |
二、3D打印技术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 | 第78-79页 |
三、3D打印技术产生新的垄断形式 | 第79-80页 |
第二节 3D打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第80-82页 |
一、劳动生产者的转型 | 第80-81页 |
二、传统教育方式的颠覆 | 第81-82页 |
第三节 3D打印技术对航天军工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一、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第82页 |
二、军事领域的应用 | 第82-83页 |
第四节 3D打印技术对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 | 第83-84页 |
一、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83-84页 |
二、人体器官的打印 | 第84页 |
第五节 3D打印技术对生态保护的影响 | 第84-87页 |
一、实现低碳生产 | 第84-85页 |
二、材料的重复性使用 | 第85-87页 |
第五章 3D打印技术的社会风险及其防范 | 第87-96页 |
第一节 3D打印技术的社会风险及其防范 | 第87-93页 |
一、3D打印技术所蕴含法律风险课题之概观 | 第87-88页 |
二、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 | 第88-91页 |
三、违法产品可能失控 | 第91-93页 |
四、生物分子领域研究领域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 第93页 |
第二节 规制 3D打印技术的法律途径 | 第93-96页 |
一、加强技术与法律之间的联动机制 | 第93-94页 |
二、制定周密、灵活的法规体系 | 第94-95页 |
三、制定 3D 打印技术评价体系 | 第95-96页 |
第六章 中国发展 3D打印技术的战略构想 | 第96-113页 |
第一节、新工业革命赋予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 第96-106页 |
一、跨越式发展历史经验 | 第96-97页 |
二、跨越式发展路径 | 第97-106页 |
第二节、新工业革命视野下各国 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 | 第106-109页 |
一、3D打印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 | 第106-107页 |
二、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 第107-109页 |
第三节、我国 3D打印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 第109-113页 |
一、我国发展 3D打印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第109-110页 |
二、3D打印技术发展的战略设想(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10-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