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导言第7-9页
第一章 “携带凶器盗窃”中“携带”的认定问题第9-16页
    一、“携带”的含义、时间和方式第9-14页
        (一)“携带”的含义第9-12页
            1.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主流观点第9-10页
            2.“携带”应包括“随时可以取用”和“密切物理联系”第10-11页
            3.携带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对人或对物的概括使用意思第11-12页
        (二)“携带”的时间第12-13页
        (三)携带的方式第13-14页
    二、“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之“携带”对比第14-16页
        (一)司法解释对两个“携带”的规定第14-15页
        (二)两个“携带”应属同一意思第15-16页
第二章 “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的认定问题第16-22页
    一、“凶器”的含义第16-17页
        (一)百度百科词条和司法解释对“凶器”的规定第16页
        (二)将“凶器”限定于有固定形状的器械类更为适宜第16-17页
    二、犯罪工具与“凶器”之间的关系第17-19页
        (一)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主流观点第17-18页
        (二)犯罪工具属于“凶器”的判断标准第18-19页
    三、“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之“凶器”对比第19-22页
        (一)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观点第19-20页
        (二)“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范围应更窄第20-22页
第三章 “携带凶器盗窃”的犯罪形态问题第22-24页
    一、“携带凶器盗窃”存在犯罪未遂第22-23页
    二、“携带凶器盗窃”的既遂标准第23-24页
第四章“携带凶器盗窃”的定罪及罪数问题第24-33页
    一、“携带凶器盗窃”的定罪第24-26页
        (一)“携带凶器盗窃”入罪标准第24-26页
            1.“携带凶器盗窃”入罪也应限于有一定价值的财物第24-25页
            2.价值较小和价值轻微的判断标准第25-26页
        (二)对“携带凶器盗窃”未遂的处理第26页
    二、“携带凶器盗窃”的罪数问题第26-30页
        (一)盗窃行为类型竞合时的处理原则第27-28页
        (二)盗窃行为类型并存时的处理原则第28-30页
            1.同种数罪处罚的四种学说第28-29页
            2.普通盗窃与特殊盗窃类型并存时的处理第29-30页
    三、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第30-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致谢第37-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纳米材料和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性别角色错位现象研究--以山东省Z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