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一、农产品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二、营销模式 | 第13-14页 |
三、绿色营销 | 第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 第14-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模式经验借鉴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促进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因素 | 第17-20页 |
一、外部因素 | 第17-18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昆明市西山区农村经济情况及农产品营销模式现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昆明市西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 第20-23页 |
一、农产品营销模式不断发展 | 第20页 |
二、昆明市西山区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 第20-21页 |
三、昆明市西山区涉农社区经济总量持续壮大 | 第21-22页 |
四、昆明市西山区农产品交易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 第22页 |
五、昆明市西山区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农户+批发商”模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农户+合作社”模式 | 第24-25页 |
第四节 “种植基地+旅游乡村”模式 | 第25页 |
第五节 “前店后村”模式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昆明市西山区农产品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农户+批发商”模式的问题 | 第27-28页 |
一、农户与市场缺乏信息流通 | 第27页 |
二、中间环节多、成本增加 | 第27页 |
三、储存难度大 | 第27-28页 |
四、农户收益缺乏保障 | 第28页 |
第二节 “农户+合作社”模式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程度低 | 第28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协同关系不足 | 第28-29页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冷链物流能力不足 | 第29页 |
四、“农户+合作社”营销模式销售形式单一 | 第29页 |
第三节 “种植基地+旅游乡村”模式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缺乏绿色农产品认证及管理 | 第29-30页 |
二、网络营销不足 | 第30页 |
三、价格优势缺失 | 第30页 |
四、基地企业发展程度不高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前店后村”模式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一、规模受限 | 第31页 |
二、产品单一 | 第31页 |
三、农户参与度不高 | 第31页 |
四、成本控制难度大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昆明市西山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改进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昆明市西山区农产品营销模式改进原则 | 第32-33页 |
一、缩短营销环节 | 第32页 |
二、增加农产品主观功能 | 第32-33页 |
三、减少农产品支出成本 | 第33页 |
第二节 “农户+批发商”模式的改进 | 第33-35页 |
一、减少流通环节 | 第33页 |
二、加强信息反馈 | 第33-34页 |
三、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 第34-35页 |
四、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 | 第35页 |
第三节 “农户+合作社”模式的改进 | 第35-37页 |
一、主动加入经济合作组织 | 第35-36页 |
二、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 第36页 |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同关系 | 第36-37页 |
四、加强合作社自有物流、包装系统建设 | 第37页 |
第四节 “种植基地+旅游乡村”模式的改进 | 第37-39页 |
一、完善绿色营销体系建设 | 第37页 |
二、完善网络营销系统建设 | 第37-38页 |
三、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 第38页 |
四、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前店后村”模式的改进 | 第39-40页 |
一、整合直营店销售业务 | 第39页 |
二、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 | 第39页 |
三、加强成本控制 | 第39页 |
四、加强对创业者的优惠政策 | 第39-40页 |
第六节 促进昆明市西山区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的综合性建议 | 第40-46页 |
一、加强涉农社区农户再教育 | 第40-41页 |
二、完善农产品营销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 第41-42页 |
三、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系统 | 第42-43页 |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规范管理 | 第43-44页 |
五、打好、打响绿色品牌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6-48页 |
一、总结 | 第46页 |
二、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