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白光LED概述 | 第14-17页 |
1.2.1 白光LED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2.2 白光LED的实现方案 | 第15-16页 |
1.2.3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固态光致发光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1.3.1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特点 | 第17-18页 |
1.3.2 稀土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原理 | 第18-21页 |
1.3.3 能量传递与输运 | 第21页 |
1.3.4 浓度猝灭 | 第21-22页 |
1.3.5 荧光寿命 | 第22页 |
1.4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22-25页 |
1.4.1 高温固相法 | 第22-23页 |
1.4.2 溶胶-凝胶法 | 第23页 |
1.4.3 沉淀法 | 第23-24页 |
1.4.4 水热法 | 第24页 |
1.4.5 燃烧法 | 第24-25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1.5.2 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合成原料与表征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样品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29-31页 |
2.3.1 物相分析 | 第29页 |
2.3.2 光谱性能分析 | 第29页 |
2.3.3 漫反射光谱 | 第29-30页 |
2.3.4 荧光寿命分析 | 第30页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页 |
2.3.6 色坐标 | 第30-31页 |
第三章 Na_3Y(VO_4)_2: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 第31-47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实验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3.3.1 物相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样品形貌及成分 | 第33-34页 |
3.3.3 光致发光 | 第3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Ca_3TaAl_3Si_2O_(14):Sm~(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 第47-58页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4.3.1 物相分析 | 第48-50页 |
4.3.2 样品形貌 | 第50页 |
4.3.3 光致发光 | 第50-53页 |
4.3.4 Sm~(3+)掺杂浓度对Ca_3TaAl_3Si_2O_(14):Sm~(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