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沙鼠头骨形态及种群遗传学研究
附:缩略词表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1.1 子午沙鼠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11页 |
1.1.2 分布 | 第11-12页 |
1.2 子午沙鼠的生态学 | 第12-15页 |
1.2.1 栖息地 | 第12-13页 |
1.2.2 洞道特征 | 第13-14页 |
1.2.3 食性 | 第14页 |
1.2.4 种群数量 | 第14-15页 |
1.3 子午沙鼠的起源 | 第15-16页 |
1.4 子午沙鼠头骨形态的研究 | 第16-18页 |
1.5 子午沙鼠遗传变异研究 | 第18-20页 |
1.5.1 遗传多样性 | 第18页 |
1.5.2 子午沙鼠的遗传多样性 | 第18-19页 |
1.5.3 线粒体DNA | 第19-20页 |
1.6 动物的变异与环境适应 | 第20-22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7.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4-34页 |
2.1 样本的采集 | 第24-27页 |
2.2 样本的处理 | 第27-30页 |
2.2.1 头骨标本的处理 | 第27-28页 |
2.2.1.1 器械 | 第27页 |
2.2.1.2 试剂 | 第27页 |
2.2.1.3 方法 | 第27页 |
2.2.1.4 头骨的测量 | 第27-28页 |
2.2.2 分子样本的处理 | 第28-30页 |
2.2.2.1 仪器 | 第28页 |
2.2.2.2 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2.2.2.3 DNA的提取 | 第29页 |
2.2.2.4 PCR扩增 | 第29-30页 |
2.3 环境和气象数据的获取 | 第30-31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1-34页 |
2.4.1 形态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4.2 分子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4-52页 |
3.1 子午沙鼠头骨量度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 第34-43页 |
3.1.1 头骨变异 | 第34-37页 |
3.1.2 头骨量度与地理因子 | 第37-39页 |
3.1.3 头骨量度与气候因子 | 第39-42页 |
3.1.4 头骨量度的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3.2 子午沙鼠分子遗传分析 | 第43-52页 |
3.2.1 遗传多样性 | 第43-46页 |
3.2.2 系统发生 | 第46-5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61页 |
4.1 子午沙鼠的形态学 | 第52-56页 |
4.1.1 子午沙鼠的头骨量度 | 第52-53页 |
4.1.2 子午沙鼠头骨变异与环境因子 | 第53-55页 |
4.1.3 子午沙鼠头骨形态与系统发生 | 第55-56页 |
4.2 子午沙鼠分子生物学 | 第56-59页 |
4.2.1 子午沙鼠Cyt b的遗传多样性 | 第56-57页 |
4.2.2 子午沙鼠的种群分化和系统关系 | 第57-59页 |
4.3 子午沙鼠头骨形态和分子遗传变异 | 第59页 |
4.4 栖息地环境和生物进化的互作关系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