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旅游枢纽功能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2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4.2 德尔菲法 | 第19-20页 |
1.4.3 层次分析法 | 第20页 |
1.5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2 概念辨析 | 第25-26页 |
2.1.3 旅游枢纽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2.1“流空间”理论 | 第27-28页 |
2.2.2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8页 |
2.2.3 空间扩散理论 | 第28-30页 |
3 国内外旅游枢纽案例分析 | 第30-37页 |
3.1 国内外旅游枢纽分析 | 第30-35页 |
3.1.1 新加坡 | 第32-33页 |
3.1.2 法兰克福 | 第33页 |
3.1.3 伦敦 | 第33-34页 |
3.1.4 香港 | 第34页 |
3.1.5 纽约 | 第34-35页 |
3.2 旅游枢纽功能具备条件 | 第35-37页 |
3.2.1 地理位置优越 | 第35页 |
3.2.2 交通枢纽功能突出 | 第35-36页 |
3.2.3 旅游吸引功能显著 | 第36页 |
3.2.4 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体系完善 | 第36-37页 |
4 旅游枢纽功能评价体系分析 | 第37-51页 |
4.1 旅游枢纽功能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4.2 旅游枢纽功能构成 | 第39-40页 |
4.2.1 旅游吸引功能 | 第39-40页 |
4.2.2 交通枢纽功能 | 第40页 |
4.2.3 管理服务功能 | 第40页 |
4.2.4 组织控制功能 | 第40页 |
4.3 旅游枢纽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51页 |
4.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0-41页 |
4.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6页 |
4.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6-51页 |
5 西安旅游枢纽功能评价与优化 | 第51-76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51-54页 |
5.1.1 旅游枢纽选取依据 | 第51-52页 |
5.1.2 样本数据获取 | 第52-54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54-59页 |
5.2.1 数据无量纲化 | 第54-56页 |
5.2.2 旅游枢纽功能综合得分 | 第56-59页 |
5.3 评价结果 | 第59页 |
5.4 功能分析 | 第59-70页 |
5.4.1 旅游吸引功能 | 第61-63页 |
5.4.2 交通枢纽功能 | 第63-66页 |
5.4.3 管理服务功能 | 第66-68页 |
5.4.4 组织控制功能 | 第68-70页 |
5.4.5 旅游枢纽功能总结 | 第70页 |
5.5 优化路径 | 第70-76页 |
5.5.1 转变城市旅游功能定位 | 第70-71页 |
5.5.2 强化枢纽功能 | 第71-72页 |
5.5.3 深化区域旅游合作 | 第72-73页 |
5.5.4 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管理 | 第73-7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77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A | 第81-83页 |
附录B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