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2章 地理标志基础理论概述第13-19页
    2.1 地理标志的概念及特征第13-15页
        2.1.1 地理标志的概念第13页
        2.1.2 地理标志概念延伸辨析第13-14页
        2.1.3 地理标志的特征第14-15页
    2.2 地理标志的价值和法律属性第15-17页
        2.2.1 地理标志的价值第15-16页
        2.2.2 地理标志的法律属性第16-17页
    2.3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第17-19页
        2.3.1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产生第17页
        2.3.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发展第17-19页
第3章 我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弊端第19-28页
    3.1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的历史沿革第19-21页
        3.1.1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理论研究第19页
        3.1.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概念的产生第19-20页
        3.1.3 具体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分析第20-21页
    3.2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意义第21-23页
        3.2.1 经济层面第22-23页
        3.2.2 法律层面第23页
    3.3 现今保护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第23-28页
        3.3.1 法律规定不够细化,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第24-25页
        3.3.2 管理体制不够合理,地理标志保护混乱第25页
        3.3.3 地理标志注册不全、宣传不够,权利所有人保护意识不强第25-26页
        3.3.4 市场违法违规严重,冒注抢注现象严重第26页
        3.3.5 区域保护发展不平衡,缺少基础性的数据资料管理第26-27页
        3.3.6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缺失,并未与国际形成接轨第27-28页
第4章 国外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8-33页
    4.1 国际公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第28-29页
    4.2 国外对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分析第29-31页
        4.2.1 国外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立法模式第29-30页
        4.2.2 欧洲国家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第30-31页
    4.3 国外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33页
        4.3.1 国际公约的精神和规定对我国的启示第31页
        4.3.2 外国的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1-33页
第5章 关于完善我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议第33-41页
    5.1 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保护模式第33-36页
        5.1.1 建立起国家和地方的双重法律保护模式第33-34页
        5.1.2 选择专门立法方式保护地理标志第34-35页
        5.1.3 加大法律宣传和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第35-36页
        5.1.4 加强对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第36页
    5.2 完善与法律相关的配套措施第36-38页
        5.2.1 制定严格的地理标志的质量监督制度第36-37页
        5.2.2 建立地理标志相关标识的诚信认证系统建设第37页
        5.2.3 提高地理标志管理水平,建立基础数据资料管理库第37页
        5.2.4 加强使用过程监督,清理不当使用行为第37-38页
    5.3 建立政府和民间双重保护组织第38-41页
        5.3.1 成立保护地理标志的专门机构第38-39页
        5.3.2 建立起集体性的民间保护组织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43-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关于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