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前言 | 第9-11页 |
二、格式条款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11-15页 |
(一) 德国法 | 第11-12页 |
(二) 台湾地区法 | 第12页 |
(三)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DCFR | 第12-13页 |
(四) 美国法 | 第13-15页 |
三、格式条款制度的中国法考察与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一) 我国法制度沿革 | 第15-16页 |
1、《民法通则》 | 第15页 |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15页 |
3、《合同法》 | 第15-16页 |
4、《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 第16页 |
(二) 对我国格式条款制度的初步注解 | 第16-18页 |
1、与比较法的区别 | 第16-17页 |
2、体系解释——与《合同法》52、53条的关系 | 第17页 |
3、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通说 | 第18页 |
2、有力说 | 第18-19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与展望 | 第19-23页 |
1、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2、域外理论对我国理论研究的启示 | 第19-20页 |
3、学说继受的初步选择 | 第20-23页 |
四、格式条款制度的实践运用 | 第23-32页 |
(一) 行政层面 | 第23-24页 |
1、行政监管的概况 | 第23-24页 |
2、行政监管的分析 | 第24页 |
(二) 社会层面 | 第24-26页 |
1、社会监督的概况 | 第24-25页 |
2、社会监督的分析 | 第25-26页 |
(三) 司法层面 | 第26-32页 |
1、司法判决的收集 | 第26-28页 |
2、司法判决的分析 | 第28-32页 |
五、格式条款制度的重新定位——回归公平原则 | 第32-36页 |
(一) 公平原则概述 | 第32-34页 |
(二) 综合考量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三) 格式条款制度的重新解释 | 第34-35页 |
(四) 公平原则与显失公平 | 第35-36页 |
六、格式条款制度司法适用的展望 | 第36-46页 |
(一) 限制恣意——类型化还是因素化 | 第36-43页 |
1、来自德国法308、309条的启示——类型化的典型 | 第36-38页 |
2、来自美国法相关判决的启示——因素化 | 第38-43页 |
(二) 对格式条款效力认定恣意限制的初步尝试 | 第43-46页 |
七、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