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汤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提要 | 第6-7页 |
英文提要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西医进展 | 第11-17页 |
1.1 病因病机 | 第11-15页 |
1.1.1 情绪因素 | 第11-12页 |
1.1.2 微生物-肠-脑轴 | 第12-13页 |
1.1.3 食物因素 | 第13-14页 |
1.1.4 其他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1.2 现代医学对IBS的治疗 | 第15-17页 |
1.2.1 心理疗法 | 第15页 |
1.2.2 微生物治疗 | 第15-16页 |
1.2.3 其他治疗建议 | 第16-17页 |
2 中医进展 | 第17-19页 |
2.1 中医对IB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8页 |
2.2 中医治疗 | 第18-19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8页 |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1.1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1.1.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1.1.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1.4 退出标准 | 第21-22页 |
1.4.1 研究者决定的推出 | 第21页 |
1.4.2 受试者自行退出 | 第21-22页 |
1.5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1.6 安全性检查 | 第23页 |
1.7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页 |
1.8 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 | 第24-28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24页 |
2.2 总体疗效统计 | 第24-25页 |
2.3 症状对比 | 第25-26页 |
2.4 焦虑量表 | 第26页 |
2.5 抑郁量表 | 第26-27页 |
2.6 安全性比较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1 善用疏肝药 | 第29页 |
2 活用健脾药 | 第29-30页 |
3 巧用风药 | 第30页 |
4 适用泻药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