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太湖水环境特征及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识别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太湖水环境研究进展第14-15页
        1.1.1 太湖水环境历史演变特征第14页
        1.1.2 太湖内源污染特征第14-15页
    1.2 碳氮同位素基本概念第15-20页
        1.2.1 碳同位素的基本概念第15-17页
            1.2.1.1 碳同位素的组成第15页
            1.2.1.2 碳同位素的分馏第15-16页
            1.2.1.3 沉积物中的碳同位素第16-17页
        1.2.2 氮同位素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1.2.2.1 氮同位素的组成第17页
            1.2.2.2 氮同位素的分馏第17-18页
        1.2.3 碳、氮元素在湖泊内的基本循环第18-20页
            1.2.3.1 湖泊中的碳元素循环第18-19页
            1.2.3.2 湖泊中的氮元素循环第19-20页
    1.3 碳氮同位素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1.3.1 在判断气候类型及演变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2 在食物链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第21页
        1.3.3 植物光合作用类型研究中的应用第21页
        1.3.4 污染物示踪与污染来源研究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 湖泊有机质来源识别第22-25页
        1.4.1 C/N比值法判断有机质来源第22页
        1.4.2 碳同位素法判断有机质来源第22-23页
        1.4.3 氮同位素法判断有机质来源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5-29页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6-27页
    2.3 拟解决问题与创新点第27-29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实验方法第29-38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1页
        3.1.1 太湖自然概况第29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9-30页
        3.1.3 太湖流域河网概况第30-31页
    3.2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31-38页
        3.2.1 样品采集第31-32页
        3.2.2 样品分析第32-33页
        3.2.3 数据处理方法第33-38页
            3.2.3.1 水质评价方法第33-36页
            3.2.3.2 端元模型分析第36-37页
            3.2.3.3 差异度和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太湖水环境评价及空间差异特征第38-50页
    4.1 太湖水体物化指标分布特征第38-45页
        4.1.1 水体物理指标分布特征第38-43页
        4.1.2 水体化学指标分布特征第43-45页
    4.2 太湖水环境评价第45-47页
        4.2.1 水污染单因子评价第45页
        4.2.2 水污染综合评价第45-47页
    4.3 湖区水环境现状空间差异特征第47-48页
    4.4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太湖表层沉积物碳氮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第50-57页
    5.1 太湖表层沉积物碳氮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第50-52页
        5.1.3 太湖表层沉积物TOC分布特征第50-51页
        5.1.4 太湖表层沉积物TN分布特征第51-52页
        5.1.5 太湖表层沉积物C/N分布特征第52页
    5.2 太湖表层沉积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第52-54页
        5.2.1 太湖表层沉积物δ~(13)C分布特征第52-53页
        5.2.2 太湖表层沉积物δ~(15)N分布特征第53-54页
    5.3 湖区表层沉积物空间差异第54-55页
    5.4 讨论第55-57页
第六章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分析第57-66页
    6.1 矿化作用对δ~(13)Corg和C/N的影响第57-58页
    6.2 太湖湖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端元物质的判断第58-59页
    6.3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的定性分析第59-63页
    6.4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的定量分析第63-6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学的波浪测量方法在波浪特性中的研究
下一篇:智能阀门电液伺服阀控系统的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