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农业银行常熟分行网点经营模式转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第18-21页
    2.1 银行网点及银行网点转型的概念第18-19页
        2.1.1 银行网点的定义及作用第18页
        2.1.2 银行网点转型的内涵第18页
        2.1.3 银行网点转型的作用第18-19页
    2.2 传统网点与转型网点经营管理的差异第19页
    2.3 经济学相关理论与银行基层网点建设第19-21页
        2.3.1 二八法则第19页
        2.3.2 格雷欣法则第19-20页
        2.3.3 供需平衡的定义与基层网点排队现象第20-21页
第3章 常熟农行网点经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1-29页
    3.1 常熟农行概况第21-22页
    3.2 常熟农行网点经营模式第22-24页
        3.2.1 泛客户经营第22页
        3.2.2 交易型经营第22-24页
    3.3 常熟农行网点经营情况第24-25页
    3.4 常熟农行营业网点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5-27页
        3.4.1 经营布局不合理第25页
        3.4.2 客户结构不合理第25-26页
        3.4.3 网点“重交易轻营销”造成客户体验感差第26页
        3.4.4 柜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第26-27页
    3.5 常熟农行营业网点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29页
        3.5.1 服务理念方面第27页
        3.5.2 业务流程方面第27-28页
        3.5.3 经营机制方面第28页
        3.5.4 管理手段方面第28页
        3.5.5 队伍素质方面第28-29页
第4章 常熟农业银行网点转型规划第29-36页
    4.1 网点转型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第29-30页
        4.1.1 总体要求第29页
        4.1.2 基本原则第29-30页
    4.2 拟转型网点的准入标准第30-31页
        4.2.1 网点准入标准第30-31页
        4.2.2 网点自助设备配置标准及建设目标第31页
    4.3 网点转型内容第31-36页
        4.3.1 理念转型第31-32页
        4.3.2 功能转型第32-33页
        4.3.3 服务转型第33-34页
        4.3.4 营销转型第34-35页
        4.3.5 管理转型第35-36页
第5章 常熟农行网点经营模式转型方案第36-49页
    5.1 经营模式转型目标第36页
    5.2 网点转型实施方案第36-39页
        5.2.1 网点转型前的准备工作第36-37页
        5.2.2 网点转型的实施过程第37-38页
        5.2.3 相关网点转型的保障措施第38-39页
    5.3 常熟农行的具体改造第39-40页
        5.3.1 统一设计改造第39页
        5.3.2 内部设施统一第39-40页
    5.4 网点人员配置及管理方案第40-43页
        5.4.1 明确分工,实现管理角色转型第40-41页
        5.4.2 强化绩效考核第41-43页
    5.5 对促进客户服务改进的方案第43-45页
        5.5.1 加快电子渠道建设引导客户分流第43页
        5.5.2 建立客户分流导向系统第43-44页
        5.5.3 建立客户分层服务体系第44-45页
    5.6 网点精神培育方案设计第45-49页
        5.6.1 网点精神的内涵第45页
        5.6.2 网点精神改进措施第45-46页
        5.6.3 培育网点精神的模型第46-4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钻进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下一篇:华庆油田元284区块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