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天然气加工论文--加工过程论文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模拟优化及用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现状第9-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的现状与选择第12-20页
    2.1 前言第12页
    2.2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第12-13页
        2.2.1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第12页
        2.2.2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的优点第12-13页
        2.2.3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的缺点第13页
        2.2.4 阶式制冷循环工艺的适用范围第13页
    2.3 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第13-15页
        2.3.1 天然气膨胀制冷循环工艺第13页
        2.3.2 氮气膨胀制冷循环工艺第13页
        2.3.3 氮气—甲烷混合膨胀制冷循环工艺第13-14页
        2.3.4 气波制冷机和透平膨胀机联合制冷工艺第14页
        2.3.5 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的优点第14页
        2.3.6 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的缺点第14页
        2.3.7 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的适用范围第14-15页
    2.4 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工艺第15-17页
        2.4.1 无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工艺第15-16页
        2.4.2 带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工艺第16-17页
    2.5 天然气液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第17-19页
    2.6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模拟的热力学计算第20-33页
    3.1 前言第20页
    3.2 模拟软件HYSYS的介绍第20页
    3.3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模拟涉及到的热力学物性参数第20-21页
    3.4 天然气和制冷剂工质的相平衡计算第21-26页
        3.4.1 天然气和制冷剂工质的相平衡计算状态方程第21-23页
        3.4.2 相平衡计算状态方程计算方法第23-26页
    3.5 天然气和制冷剂工质的焓熵计算第26-32页
        3.5.1 天然气和制冷剂工质的焓熵计算状态方程第26-29页
        3.5.2 焓熵状态方程计算方法第29-30页
        3.5.3 LKP状态方程关于焓熵的计算步骤第30-31页
        3.5.4 给定条件下的焓熵计算案例第31-32页
    3.6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的模拟与优化第33-62页
    4.1 前言第33页
    4.2 天然气液化循环中的模块化思想第33-39页
        4.2.1 压缩机模拟计算模块第33-35页
        4.2.2 分离器模拟计算模块第35-36页
        4.2.3 换热器模拟计算模块第36-38页
        4.2.4 节流阀模拟计算模块第38页
        4.2.5 混合器模拟计算模块第38-39页
    4.3 带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循环天然气液化流程原理第39-41页
    4.4 带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循环天然气液化流程性能参数分析第41-60页
        4.4.1 混合制冷剂的组成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43-52页
        4.4.2 原料天然气压力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2-53页
        4.4.3 原料天然气温度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3-54页
        4.4.4 混合制冷系统高压端压力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4-55页
        4.4.5 混合制冷系统高压端温度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5-56页
        4.4.6 混合制冷系统低压端压力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6-57页
        4.4.7 丙烷预冷后温度对液化流程的影响第57-60页
    4.5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的有效能分析第62-71页
    5.1 前言第62-63页
    5.2 混合制冷系统高压端压力对设备有效能损失的影响第63页
    5.3 混合制冷系统高压端温度对设备有效能损失的影响第63-64页
    5.4 混合制冷系统低压端压力对设备有效能损失的影响第64-65页
    5.5 混合制冷系统低压端温度对设备有效能损失的影响第65-66页
    5.6 制冷剂甲烷组分对设备有效能损失的影响第66页
    5.7 对流程节能减排的分析和建议第66-70页
    5.8 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锥齿轮端面滚齿加工的理论与实验
下一篇:基于谱元法的热毛细流模拟及线性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