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5页 |
1.2 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1.1 国外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情况 | 第15页 |
1.2.1.2 小麦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2.1 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1.2.2.2 优质小麦加工企业现状 | 第17页 |
1.2.2.3 优质小麦产业化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1.2.3.1 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1.2.3.2 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 第20-21页 |
1.3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1 调查对象与时间地点 | 第22页 |
2.2 研究资料的获取和调查方法 | 第22页 |
2.3 资料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4-50页 |
3.1 禹城市农业及农业资源概况 | 第24-32页 |
3.1.1 农业生产概况 | 第24页 |
3.1.2 农业气候资源条件 | 第24-25页 |
3.1.3 土壤资源条件 | 第25-27页 |
3.1.3.1 地形地貌 | 第25-26页 |
3.1.3.2 成土母质 | 第26页 |
3.1.3.3 土壤质地 | 第26-27页 |
3.1.4 淡水资源概况 | 第27页 |
3.1.5 土壤生产力性状 | 第27-32页 |
3.1.5.1 土壤有机质和pH现状与分布 | 第27-28页 |
3.1.5.2 土壤大量营养元素状况 | 第28-31页 |
3.1.5.3 土壤中量营养元素状况 | 第31-32页 |
3.1.5.4 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状况 | 第32页 |
3.2 禹城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现状 | 第32-41页 |
3.2.1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现状 | 第32-34页 |
3.2.1.1 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及品种布局 | 第32-33页 |
3.2.1.2 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 第33-34页 |
3.2.1.3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生产已见雏形 | 第34页 |
3.2.2 禹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 第34-41页 |
3.2.2.1 农林牧各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 第34-35页 |
3.2.2.2 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现状 | 第35-40页 |
3.2.2.3 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方式现状 | 第40-41页 |
3.3 禹城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 第41-50页 |
3.3.1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布局不合理,有待改善 | 第41页 |
3.3.2 订单种植发展滞后,影响农民种植优质强筋品种的积极性 | 第41-42页 |
3.3.3 生产主体种植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 | 第42-47页 |
3.3.3.1 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所占比例小 | 第42-43页 |
3.3.3.2 农业合作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 第43-45页 |
3.3.3.3 耕地流转面积少,比例低 | 第45-47页 |
3.3.4 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不稳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产品少 | 第47-48页 |
3.3.5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调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3.3.6 优质强筋品种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待提高 | 第49页 |
3.3.7 小麦生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 第49-50页 |
4 禹城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策略与应对措施 | 第50-55页 |
4.1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策略 | 第50页 |
4.2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 第50-55页 |
4.2.1 加快耕地流转进度,扩大小麦种植业经营实体生产规模 | 第50页 |
4.2.2 增加对种植大户和合作组织的技术和资金扶持 | 第50-52页 |
4.2.2.1 强化生产技术环节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 第51页 |
4.2.2.2 增加对资金和生产资料的补贴扶持 | 第51-52页 |
4.2.3 科学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 | 第52-53页 |
4.2.3.1 加工企业更新设备,加快产销适路新产品开发 | 第52页 |
4.2.3.2 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 第52页 |
4.2.3.3 培育和发展中介合作组织 | 第52-53页 |
4.2.4 遵循市场规律,创新企业经营策略 | 第53页 |
4.2.5 完善和创新产业化经营各参与主体利益联结关系的长效机制 | 第53页 |
4.2.6 政府加强粮食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其它长效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5-57页 |
5.1 讨论 | 第55页 |
5.2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