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数据融合安全方案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几种经典安全数据融合方案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物联网和安全数据融合基础 | 第18-34页 |
2.1 物联网概述 | 第18-23页 |
2.1.1 物联网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2.1.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1.4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2 数据融合概述 | 第23-30页 |
2.2.1 数据融合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2 数据融合的原理及过程 | 第24-25页 |
2.2.3 数据融合的作用 | 第25-26页 |
2.2.4 数据融合的分类 | 第26-28页 |
2.2.5 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 | 第28-30页 |
2.3 数据融合安全机制 | 第30-33页 |
2.3.1 安全弱点 | 第30-31页 |
2.3.2 安全威胁 | 第31页 |
2.3.3 安全需求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节点信誉度的安全数据融合改进模型 | 第34-45页 |
3.1 预备知识 | 第34-36页 |
3.1.1 粗大误差理论 | 第35页 |
3.1.2 Josang信任模型 | 第35-36页 |
3.1.3 网络模型假设 | 第36页 |
3.2 改进模型(ICBDA)的提出 | 第36-39页 |
3.2.1 CBDA模型的主要思想与性能分析 | 第37页 |
3.2.2 ICBDA模型的改进思路 | 第37-39页 |
3.3 数据预处理机制 | 第39-41页 |
3.3.1 数据预处理介绍 | 第39-40页 |
3.3.2 数据预处理应用实例 | 第40-41页 |
3.4 改进的安全数据融合方案 | 第41-43页 |
3.4.1 节点信誉度的计算和更新 | 第41-42页 |
3.4.2 数据融合 | 第42-43页 |
3.4.3 融合结果的评价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45-52页 |
4.1 实验仿真平台介绍 | 第45-46页 |
4.1.1 MATLAB仿真平台 | 第45页 |
4.1.2 MATLAB优势特点 | 第45页 |
4.1.3 MATLAB系统结构 | 第45-46页 |
4.2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46-51页 |
4.2.1 仿真实验 | 第47-50页 |
4.2.2 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