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

通风除尘管道磨损的数值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4页
1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2 磨损理论研究概述第15-18页
        1.2.1 冲蚀磨损机理第15-16页
        1.2.2 冲蚀磨损定义及分类第16页
        1.2.3 冲蚀磨损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1.3 管道冲蚀磨损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5页
        1.3.1 测量磨损新技术发展第18-19页
        1.3.2 磨损模拟方法发展第19-21页
        1.3.3 磨损规律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4 减磨研究进展第23-25页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25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25-26页
        1.4.3 技术路线第26页
    1.5 创新点第26-28页
2 磨损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8-37页
    2.1 CFD-DPM数学模型第28-33页
        2.1.1 气相控制方程第28页
        2.1.2 湍流模型第28-29页
        2.1.3 颗粒运动方程第29页
        2.1.4 流体与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第29-31页
        2.1.5 壁面冲蚀磨损模型第31-33页
    2.2 CFD-DEM数学模型第33-36页
        2.2.1 气相控制方程第33页
        2.2.2 离散相控制方程第33页
        2.2.3 颗粒间接触模型第33-34页
        2.2.4 曳力模型第34-35页
        2.2.5 CFD-DEM预测磨损原理第35-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通风除尘管道磨损的CFD-DPM模拟第37-58页
    3.1 物理模型第37-38页
    3.2 边界条件第38页
    3.3 模型有效性验证第38-40页
        3.3.1 网格依赖性验证第38-39页
        3.3.2 实验验证第39-40页
    3.4 90°弯管壁面磨损规律第40-48页
        3.4.1 气流分布第40-41页
        3.4.2 截面浓度分布第41-42页
        3.4.3 磨损基本规律第42-48页
    3.5 单分散相颗粒与多分散相颗粒对比第48-49页
    3.6 直管壁面磨损规律第49-52页
    3.7 三通壁面磨损规律第52-57页
        3.7.1 垂直三通与Y异型三通磨损对比第52-54页
        3.7.2 斜三通与Y型三通磨损对比第54-55页
        3.7.3 磨损基本规律第55-57页
    3.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通风除尘管道磨损的CFD-DEM模拟第58-70页
    4.1 CFD-DEM耦合理论第58页
    4.2 实验验证第58-59页
    4.3 90°通风除尘管道内的数值计算第59-60页
        4.3.1 定解条件第59页
        4.3.2 颗粒运动状态第59-60页
    4.4 颗粒与壁面碰撞规律第60-63页
    4.5 最大受力点与最大磨损点对比第63页
    4.6 不同工况下粉尘颗粒对管壁的冲击力规律第63-68页
        4.6.1 弯径比与最大冲击力关系第63-66页
        4.6.2 入口风速与最大冲击力关系第66页
        4.6.3 入口浓度与最大冲击力关系第66-67页
        4.6.4 粉尘粒径与最大冲击力关系第67-68页
    4.7 模拟方法的适用性选择第68页
    4.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基于响应面法通风除尘管路磨损的数值研究第70-77页
    5.1 基于响应面法计算工况及优化分析第70-72页
        5.1.1 响应面法简介第70页
        5.1.2 响应面法计算原理第70-71页
        5.1.3 工况设计第71-72页
    5.2 通风除尘管路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2-74页
        5.2.1 方差分析第72-73页
        5.2.2 磨损方程的建立第73页
        5.2.3 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对管道磨损影响第73-74页
    5.3 参数优化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下一篇:MX4B3O(9-3y/2)Ny:Eu2+(M=Li,Na,K;X=Mg,Ca,Sr,Ba)荧光粉发光性能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