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车身薄板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薄板振动控制分类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1 被动式动力吸振器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主动式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薄板结构振动的阻尼控制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车身局部结构的分类及其结构模态第20-21页
        1.3.1 板结构第20页
        1.3.2 声腔结构第20页
        1.3.3 附件结构第20-21页
        1.3.4 次梁结构第21页
    1.4 车身局部模态控制策略第21-23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薄板振动特性优化分析及其在汽车顶盖的应用第24-40页
    2.1 有限元仿真分析第25-26页
    2.2 板厚对板的模态频率变化影响第26-27页
    2.3 冲筋对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第27-30页
    2.4 加筋对板的振动特性影响第30-31页
    2.5 曲率对板振动特性的影响第31-33页
    2.6 速度响应分析第33-35页
    2.7 车身顶盖冲筋模态分析第35-38页
    2.8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动力吸振器力学模型及原理分析第40-54页
    3.1 动力吸振器分类第40-42页
    3.2 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第42-50页
        3.2.1 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第42-45页
        3.2.2 有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第45-48页
        3.2.3 最优同调条件第48-49页
        3.2.4 最优阻尼条件第49-50页
    3.3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第50-53页
        3.3.1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第50-51页
        3.3.2 动力吸振器的影响因素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薄板的频率响应分析第54-68页
    4.1 频率响应分析原理论述第54-56页
    4.2 简支约束薄板频响分析第56-67页
        4.2.1 薄板模态分析第56-57页
        4.2.2 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第57-61页
        4.2.3 激励频率范围第61页
        4.2.4 动力吸振器在平板上减振效果分析第61-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顶盖中的减振分析第68-75页
    5.1 顶盖模态分析及频响分析第68-71页
    5.2 动力吸振器设计及吸振性能分析第71-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马磁共振图像分割--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模型的方法
下一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