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薄板振动控制分类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被动式动力吸振器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主动式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薄板结构振动的阻尼控制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车身局部结构的分类及其结构模态 | 第20-21页 |
1.3.1 板结构 | 第20页 |
1.3.2 声腔结构 | 第20页 |
1.3.3 附件结构 | 第20-21页 |
1.3.4 次梁结构 | 第21页 |
1.4 车身局部模态控制策略 | 第21-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薄板振动特性优化分析及其在汽车顶盖的应用 | 第24-40页 |
2.1 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25-26页 |
2.2 板厚对板的模态频率变化影响 | 第26-27页 |
2.3 冲筋对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 加筋对板的振动特性影响 | 第30-31页 |
2.5 曲率对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2.6 速度响应分析 | 第33-35页 |
2.7 车身顶盖冲筋模态分析 | 第35-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动力吸振器力学模型及原理分析 | 第40-54页 |
3.1 动力吸振器分类 | 第40-42页 |
3.2 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 | 第42-50页 |
3.2.1 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 | 第42-45页 |
3.2.2 有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 | 第45-48页 |
3.2.3 最优同调条件 | 第48-49页 |
3.2.4 最优阻尼条件 | 第49-50页 |
3.3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 第50-53页 |
3.3.1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3.3.2 动力吸振器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薄板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54-68页 |
4.1 频率响应分析原理论述 | 第54-56页 |
4.2 简支约束薄板频响分析 | 第56-67页 |
4.2.1 薄板模态分析 | 第56-57页 |
4.2.2 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 | 第57-61页 |
4.2.3 激励频率范围 | 第61页 |
4.2.4 动力吸振器在平板上减振效果分析 | 第61-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顶盖中的减振分析 | 第68-75页 |
5.1 顶盖模态分析及频响分析 | 第68-71页 |
5.2 动力吸振器设计及吸振性能分析 | 第71-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