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刑事瑕疵证据基本理论概述 | 第8-21页 |
一、刑事瑕疵证据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刑事瑕疵证据的主要特征 | 第9-11页 |
(一) 轻微违法性 | 第9-10页 |
(二) 效力待定性 | 第10页 |
(三) 可转化性 | 第10-11页 |
三、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 | 第11-14页 |
(一) 非法证据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联系 | 第12页 |
(三)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别 | 第12-14页 |
四、可补正排除与自由裁量排除 | 第14-18页 |
(一) 可补正排除与自由裁量排除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可补正排除与自由裁量排除的区别 | 第15-16页 |
(三) 可补正排除与自由裁量排除的交叉 | 第16-18页 |
五、瑕疵证据补正的正当性 | 第18-21页 |
(一)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兼顾 | 第18页 |
(二) 实用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考量 | 第18-19页 |
(三) 实体真实优先的体现 | 第19-20页 |
(四) 诉讼经济理念的秉持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现状考察 | 第21-29页 |
一、立法规定现状 | 第21-25页 |
(一)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的启动程序 | 第21-22页 |
(二) 刑事瑕疵证据的补正程序 | 第22-24页 |
(三)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的审查程序 | 第24-25页 |
二、司法适用现状 | 第25-29页 |
(一)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的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二)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情况的具体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29-38页 |
一、现状反思——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一) 立法规定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二) 司法适用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二、原因透视——制约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一) 诉讼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 考评制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规则构造的影响 | 第36页 |
(四) 利益驱动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正确适用之管见 | 第38-49页 |
一、实体构成性规则的完善 | 第38-41页 |
(一) 明确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38-39页 |
(二) 明确适用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例外情形 | 第39-40页 |
(三) 划定法官自由裁量的界限 | 第40页 |
(四) 明确瑕疵证据补正的后果 | 第40-41页 |
二、程序实施性规则的完善 | 第41-46页 |
(一) 细化瑕疵证据补正程序的内容 | 第41-43页 |
(二) 确立瑕疵证据的治愈标准及裁定方式 | 第43-44页 |
(三) 明确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44-45页 |
(四) 增设适用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后的救济机制 | 第45-46页 |
三、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46-49页 |
(一) 坚持程序法定原则 | 第46-47页 |
(二) 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 | 第47页 |
(三) 健全司法人员责任评价机制 | 第47-48页 |
(四) 保障被告方程序参与权的行使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