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4.1 关键词 | 第10-11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框架图 | 第11-13页 |
2.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2.3 启示 | 第16-18页 |
3.盈余管理概述 | 第18-28页 |
3.1 盈余管理概念及特征 | 第18-20页 |
3.2 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 | 第20-25页 |
3.2.1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0-21页 |
3.2.2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1-25页 |
3.3 盈余管理基本模型 | 第25-28页 |
3.3.1 国外盈余管理的模型 | 第25-27页 |
3.3.2 国内盈余管理的模型 | 第27-28页 |
4.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4.1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4.2 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 第33-34页 |
4.3 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般方法 | 第34-37页 |
5.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37-49页 |
5.1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7-39页 |
5.1.1 提出假设 | 第37-38页 |
5.1.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8页 |
5.1.3 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5.1.4 变量选取 | 第39页 |
5.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5.2.1 盈余管理存在性检验 | 第39-42页 |
5.2.2 模型拟合度的检验 | 第42-45页 |
5.2.3 可控应计利润的T检验 | 第45页 |
5.2.4 主要变量科目的选取 | 第45-46页 |
5.3 盈余管理程度检验 | 第46-47页 |
5.4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6.规范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 第49-54页 |
6.1 完善具体会计准则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漏洞 | 第49-50页 |
6.2 强化信息披露管理 | 第50-51页 |
6.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 第51页 |
6.4 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 | 第51-52页 |
6.5 强化企业的诚信道德建设 | 第52-54页 |
7.总结 | 第54-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7.2 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