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扶贫理论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 | 第12-14页 |
1.3.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6-17页 |
1.5.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基础理论与机理分析 | 第18-23页 |
2.1 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0页 |
2.1.1 协同理论 | 第18页 |
2.1.2 系统耦合理论 | 第18-19页 |
2.1.3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 第19页 |
2.1.4 反贫困理论与参与式扶贫 | 第19-20页 |
2.1.5 精准扶贫理论 | 第20页 |
2.2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机理 | 第20-23页 |
2.2.1 精准扶贫与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2 扶贫目标下的农地流转经营内部各要素间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3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 第23-31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3-24页 |
3.2 指标体系确定 | 第24-26页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26-29页 |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8页 |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28-29页 |
3.4 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页 |
3.5 耦合度模型 | 第29页 |
3.6 协调度模型 | 第29-31页 |
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分析 | 第31-43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37页 |
4.2.1 社会历史发展特征 | 第31-32页 |
4.2.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2-33页 |
4.2.3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页 |
4.2.4 赣南老区贫困特征 | 第33-37页 |
4.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4.3.1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现状 | 第37-38页 |
4.3.2 赣南农户分化现状 | 第38-39页 |
4.3.3 赣南农地流转经营与农户分化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4 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4.4.1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 | 第40-41页 |
4.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 第41页 |
4.4.3 耦合协调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5 赣南精准扶贫目标下农地流转经营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3-46页 |
5.1 完善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 第43页 |
5.2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贫困农户参与机制 | 第43-44页 |
5.3 确保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地,整合扶贫资金发挥实效 | 第44页 |
5.4 完善农地流转经营的扶贫制度设计,构建PPP模式保障效益共享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