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森林碳汇供给研究 | 第11-13页 |
1.2.1 碳汇计量方法 | 第11页 |
1.2.2 碳汇供给潜力及曲线模拟 | 第11-12页 |
1.2.3 碳汇供给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3 桉树、马尾松、木荷经营情况 | 第13-17页 |
1.3.1 桉树经营情况 | 第13-14页 |
1.3.2 马尾松经营情况 | 第14-16页 |
1.3.3 木荷经营情况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 研究的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30页 |
2.1 基本概况 | 第19-20页 |
2.1.1 项目背景 | 第19页 |
2.1.2 造林地选择原则 | 第19页 |
2.1.3 林分概况 | 第19-20页 |
2.2 资料收集整理 | 第20页 |
2.3 林木生长量指标调查 | 第20-24页 |
2.3.1 样地设计 | 第20页 |
2.3.2 样地布置及大小 | 第20-23页 |
2.3.3 实地测量 | 第23-24页 |
2.3.4 监测时间 | 第24页 |
2.4 单位林木蓄积量计算 | 第24-26页 |
2.4.1 样地内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计算 | 第24-25页 |
2.4.2 样地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计算 | 第25页 |
2.4.3 同一树种所有样地平均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计算 | 第25-26页 |
2.5 桉树、马尾松、木荷固碳能力 | 第26-27页 |
2.5.1 单位林木碳储量计算 | 第26-27页 |
2.5.2 林木碳储量的总量计算 | 第27页 |
2.6 碳汇经济价值估算方法 | 第27页 |
2.7 林地期望价值的测算方法 | 第27-29页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9页 |
3.1 桉树、马尾松、木荷成本收益分析 | 第30-34页 |
3.1.1 营造林成本投入 | 第30-31页 |
3.1.2 抚育成本 | 第31-32页 |
3.1.3 主伐阶段运行成本 | 第32-33页 |
3.1.4 成本收益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3.2 桉树、马尾松、木荷碳汇供给差异分析 | 第34-40页 |
3.2.1 单位林木生长量分析 | 第34-36页 |
3.2.2 不同树种单位林木蓄积量分析 | 第36-37页 |
3.2.3 林木碳储量分析 | 第37-39页 |
3.2.4 林木碳储量总量分析 | 第39-40页 |
3.3 碳汇经济价值估算分析 | 第40-44页 |
3.3.1 平均碳汇价值估算 | 第40-42页 |
3.3.2 碳汇经济价值分析 | 第42-44页 |
3.4 林地期望值及差异分析 | 第44页 |
3.5 最佳轮伐期及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3.6 碳汇供给差异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9页 |
3.6.1 贴现率对碳汇供给量差异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3.6.2 劳动力价格对碳汇供给量差异的敏感性分析 | 第46-47页 |
3.6.3 木材价格对碳汇供给量差异的敏感性分析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3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讨论 | 第50-53页 |
4.2.1 问题与思考 | 第50-51页 |
4.2.2 发展意见 | 第51-52页 |
4.2.3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