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微信使用中的隐私信息泄露与保护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1-21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研究背景第11-12页
        2.研究意义第12页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第12-15页
        1. 研究对象第12-14页
            (1)微信的概念第13页
            (2)隐私与个人信息概念第13-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页
            (1)文献资料法第14页
            (2)逻辑分析法第14页
        3.研究内容第14-15页
    (三)论文的创新及学术价值第15页
        1.论文的创新点第15页
        2. 论文的学术价值第15页
    (四)文献综述第15-19页
        1.国内关于隐私信息管理方面第15-17页
        2.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第17-18页
        3.国外隐私信息泄露研究方面第18-19页
    (五)理论基础第19-21页
二、微信用户的隐私意识匮乏导致的泄露第21-27页
    (一) 不同类别用户的隐私意识第21-23页
        1.从性别上看用户的隐私披露第21页
        2.从年龄上看用户的隐私披露第21-22页
        3.从职业上看用户的隐私披露第22-23页
    (二)微信用户缺乏隐私保护意识第23-25页
    (三)微信用户隐私保护意识转变第25-27页
        1.用户愿意主动的隐私披露第25-26页
        2. 用户无意间的隐私披露第26-27页
三、微信使用中产生泄露隐私的问题第27-38页
    (一)微信功能造成的信息泄露第27-35页
        1.微信朋友圈第27-30页
            (1)分组可见功能第27-28页
            (2)实时位置显示第28-30页
        2.微信运动第30-31页
            (1)普通用户微信运动泄露行踪第30页
            (2)特殊用户微信运动泄露机密第30-31页
        3.微信公众号第31-32页
        4.查看附近的人第32-34页
        5.摇一摇第34-35页
    (二)在微信使用中发生的用户隐私泄露事件第35-38页
        1.刘梓晨微信小视频事件第36-37页
        2.骗取个人信息的盗窃事件第37-38页
四、影响微信隐私泄露的因素第38-43页
    (一)微信的内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第38-39页
    (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用户隐私观念存在差异第39-40页
    (三)“随大流”的社会环境影响用户隐私观念第40-41页
    (四)网络大数据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第41-42页
    (五)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法律存在空缺第42-43页
五、解决微信隐私信息泄露的保护措施第43-46页
    (一)建立监督机制,打击非法信息贩卖第43页
    (二)弥补道德缺失,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43-44页
    (三)加强行业自律,优化微信各项功能第44-45页
    (四)提高隐私意识,注意保护隐私信息第45-46页
六、结论和建议第46-48页
    (一)结论第46页
    (二)建议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武术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传播策略研究
下一篇:miR-125a-3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