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 (一)研究创新点 | 第22页 |
| (二)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基本概念 | 第23-32页 |
| 一、自然生态空间与自然资源 | 第23-27页 |
| (一)自然生态空间 | 第23-24页 |
| (二)自然资源 | 第24-26页 |
| (三)小结:二者关系 | 第26-27页 |
| 二、自然生态空间确权 | 第27-30页 |
|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所有权 | 第27-29页 |
| (二)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域外考察 | 第29-30页 |
| 三、自然生态空间登记 | 第30-32页 |
| (一)概念阐述 | 第30页 |
| (二)域外考察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疑难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 一、历史遗留问题 | 第32-33页 |
| (一)产权制度缺位 | 第32-33页 |
| (二)登记部门分散 | 第33页 |
| (三)管理体制混乱 | 第33页 |
| 二、登记范围存在争议 | 第33-34页 |
| 三、登记对象有待科学界定 | 第34-35页 |
| 四、登记单元划定尚无规则 | 第35-36页 |
| 五、登记内容缺乏规范与标准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对策研究 | 第37-49页 |
| 一、坚持以立法目的为确权登记的根本准则 | 第37-39页 |
| 二、清晰界定登记范围 | 第39-40页 |
| 三、科学界定登记对象 | 第40-43页 |
| (一)水流 | 第40页 |
| (二)森林 | 第40-41页 |
| (三)草原 | 第41页 |
| (四)荒地 | 第41-42页 |
| (五)山岭 | 第42页 |
| (六)滩涂 | 第42-43页 |
| (七)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 | 第43页 |
| 四、正确划定登记单元 | 第43-47页 |
| (一)登记单元类型 | 第43-46页 |
| (二)登记单元预划分 | 第46-47页 |
| 五、规范填写登记内容 | 第47-49页 |
| (一)权属状况 | 第47-48页 |
| (二)自然状况 | 第48页 |
| (三)公共管制要求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与方法建议 | 第49-53页 |
| 一、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 第49-51页 |
| 二、登记方法建议 | 第51-53页 |
| (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 | 第51-52页 |
| (二)水流 | 第52页 |
| (三)森林、草原、荒地 | 第52-53页 |
| (四)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 | 第5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 注释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